菩萨蛮六首(其二)

蕊黄浥露秋心吐,燕支点缀梢头雨。

压鬓一枝鲜,花红月又圆。

携来香满袖,昼静微吟候。

白发自风流,好花长聚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的第二首,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花景图。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在秋露中绽放的美丽与生机。

“蕊黄浥露秋心吐”,开篇即以“蕊黄”点明了花朵的颜色,仿佛是秋天的心声在露水中吐露。“浥露”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清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娇嫩和鲜活。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花朵的形态,也赋予了它一种情感色彩,仿佛花朵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

接着,“燕支点缀梢头雨”,燕支在这里指的是花朵的颜色,与上一句的“蕊黄”相呼应,同时通过“点缀梢头雨”这一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雨滴轻轻落在花梢,为花朵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湿润。

“压鬓一枝鲜,花红月又圆。”这两句将镜头拉近,聚焦于一枝鲜艳的花朵,不仅颜色鲜亮,而且与满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景象。这里的“压鬓”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饱满状态,也暗示了观赏者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

“携来香满袖,昼静微吟候。”这两句转而从嗅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赏花者的体验。携带着花香的袖子,不仅让人感受到花的香气,也暗示了赏花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在静谧的白天,伴随着轻柔的吟唱,似乎在等待着与自然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共鸣。

最后,“白发自风流,好花长聚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尽管岁月在诗人头上留下了痕迹,但面对如此美丽的花朵,他依然能保持风雅与热爱,与好花共度时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秋日花朵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六首(其三)

春风人面桃花树,春江直送行人去。

花落又经秋,有人长倚楼。归舟争认得。

家住清潭侧。潭水隔年春,桃花仍傍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四)

年来领略东风意,赚人尝尽愁滋味。

吹得客愁浓,东风又别侬。

眉痕春未泄,无处传消息。

莫为落花颦,花还怜惜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五)

屏山莺劝寻春驾,窥窗绮日眉初画。

妆罢卷帘齐,晓风吹绣衣。

江城花未嫁,湖舫如潮下。

何处约邻姬,前村杨柳西。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六)

蕊黄挹露秋心吐,燕支点缀梢头雨。

厌鬓一枝鲜,花红月又圆。

携来香满袖,昼静微吟候。

白发自风流,好花长聚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