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尚书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金骑走长楸。

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追思昔日风流。

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馀舞榭歌楼。方面倚贤侯。

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押[尤]韵

翻译

山色凝聚翠绿,江河景色如画卷,历史悠久的名城并州。
乐声震天,士兵如潮,十万大军营地相连。金甲骑兵驰骋在宽阔大道。
年轻的士卒佩带锦带,手持吴钩。
道路通向榆关,大雁飞过汾水,正是秋天的宜人时节。追忆往昔的繁华。
有儒将醉酒吟诗,才子们纵情游玩。
松树倒映在旧亭,城墙高耸,故国之城,只剩歌舞楼台。
如今的权臣倚仗着贤侯,恐怕难以留住人才。
最好前往西溪,乘舟携带乐器,尽情享受宴饮之乐。

注释

山光:山色。
凝翠:凝聚翠绿。
川容:江河景色。
如画:如画卷。
名都:历史悠久的名城。
并州:古代地名。
箫鼓:乐声。
沸天:震天。
弓刀:士兵。
似水:如潮。
连营:营地相连。
十万貔貅:十万大军。
金骑:金甲骑兵。
锦带:装饰华丽的腰带。
吴钩:古代兵器。
榆关:古代边关。
汾水:河流名。
追思:追忆。
昔日:往昔。
儒将:儒雅的将领。
醉吟:醉酒吟诗。
才子:才华横溢的人。
狂游:纵情游玩。
松偃:松树倒映。
旧亭:旧时的亭子。
城高:城墙高耸。
故国:故土,过去的国家。
舞榭歌楼:歌舞楼台。
方面:权臣。
贤侯:贤能的诸侯。
为霖雨:比喻广施恩泽。
归去:离开。
西溪:西部的溪流。
恣携:随意携带。
弦管:乐器。
兰舟:装饰华美的小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壮丽的军事和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生活的追思与怀念。开篇“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写出了山川之美,如同绘画一般;“名都自古并州”则点明了地点,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城市。紧接着,“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金骑走长楸”等句子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军事集结和行进,气势磅磅。

“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描写了年轻将士们的英俊模样,他们佩戴着华丽的剑饰。随后,“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则是诗人行进至榆关,目睹到大雁在清澈的汾水上空中飞翔,这是一幅典型的秋景图。

“追思昔日风流”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他回忆起过去的繁华生活。下文“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则写出了士大夫们饮酒吟诵和才子们放纵不羁的生活状态。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馀舞榭歌楼”中,“松偃旧亭”可能指的是一处被松树环绕的古老亭台,而“城高故国”则是对昔日繁华城市的怀念之情。末了,“空馀舞榭歌楼”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似乎时间已经过去,留下的是空旷的遗迹和回响。

最后,“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变化感到担忧,可能是指天气或时势的改变,使得他难以久留。“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向着美好的西溪前行,与朋友携带着乐器、在兰花盛开的船上宴饮,这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事场面的描绘,以及对昔日繁华生活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

沈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霜叶飞

霜林凋晚,危楼迥,登临无限秋思。

望中闲想,洞庭波面,乱红初坠。更萧索、风吹渭水。

长安飞舞千门里。

变景摧芳榭,唯有兰衰暮丛,菊残馀蕊。

回念花满华堂,美人一去,镇掩香闺经岁。

又观珠露,碎点苍苔,败梧飘砌。

谩赢得、相思泪眼,东君早作归来计。

便莫惜丹青手,重与芳菲,万红千翠。

形式: 词牌: 霜叶飞

临高台

上台意悲伤,下台梦颠倒。

不缘台高下,心肠自草草。

台下东西水,水绕南北道。

一水一重山,红颜望中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山斋诗

置之一壑谢鲲像,画入三峰潘阆图。

二子居山真得趣,山斋曾为写真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杏花村

杏破繁枝春意闹,牙盘堆实荐时新。

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