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飘飘三首(其三)

虚飘飘,风寒吹絮浪,春水暖冰桥。

势缓?垂线,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随流水,风里彩云横碧霄。

虚飘飘,比时富贵犹坚牢。

形式: 古风

翻译

轻盈飘忽,寒风吹过如柳絮翻飞,春水温暖了冰封的桥梁。
势头渐缓,如同垂线般平稳,声音干燥,落叶如丝条落下。
雨中点点泡沫随流水而去,风中五彩祥云横跨青天。
依旧轻盈飘逸,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比当时的权贵更显坚韧。

注释

虚飘飘:形容轻盈飘忽。
风寒:寒冷的风。
吹絮浪:像吹动柳絮般。
春水:春天的水。
冰桥:冰冻的桥。
势缓:势头减弱。
垂线:垂直的线条,比喻平稳。
声乾:声音干燥。
叶下条:落叶如细长的线条落下。
雨中沤点:雨中的泡沫。
流水:流水。
风里彩云:风中的彩色云朵。
碧霄:青天。
比时:相比当时。
富贵:权贵。
犹坚牢:更加坚固持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虚无缥缈之物的感慨以及对于富贵与坚固之间关系的思考。

"虚飘飘"一词,既形容风中花絮轻盈的状态,也隐喻着世间万象的虚幻不实。春水温暖而冰桥尚存,描绘出初春时节的特定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迭与物是人非的哲理。

"势缓?垂线,声乾叶下条"中,"势缓"指的是溪流潺潺的声势并不急促,而是平缓的。"垂线"则是渔人的钓线垂入水中,等待着鱼儿上钩。而"声乾叶下条"更进一步描绘了溪水潺潺之声,如同落在树叶间的清脆声音,每一滴都清晰可闻。

接下来的"雨中沤点随流水,风里彩云横碧霄"则是对雨后天气变化的描写。细小的雨滴(沤点)随着溪流向前漂移,而在风中,五彩斑斓的云朵横亘于蔚蓝色的天际之上。

最后再次重复"虚飘飘"一词,与开篇相呼应,表明诗人对于世间万物都如同这轻盈飘渺的风中花絮一样,不可把握。"比时富贵犹坚牢"则是说,在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即便是富贵之人,也难以保证其坚固不倒,暗含了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不稳定性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物是人非以及虚名浮利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碣石庵戏赠湛庵主

保康桥上夜观灯,喝石岩前夏饮冰。

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里有乌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

督邮有良马,不为君所奇。

顾收纸上影,骏骨何由归。

一朝见萦策,蚁封惊肉飞。

岂惟马不遇,人已半生痴。

形式: 古风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其一)

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

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其二)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

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