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蛮触小功名,须教一念轻。
受恩知报饭,临事贵惩羹。
寿域惟仁宅,心田以道耕。
泰然忘物我,无使狎鸥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书座右》,它通过对农事和修身养性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全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每一句都透露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首句“蛮触小功名”中的“蛮”,在这里意味着微小或不重要,“触”则是接触或得到之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然,认为这些并非人生重要之物。紧接着“须教一念轻”强调了对待这些事物应持有的态度,即应当轻视它们,不必过分在意。
第二句“受恩知报饭,临事贵惩羹”,这里的“受恩”指的是接受恩惠,“知报”则是感激并回报之意。作者强调了对待所得之物应有感激之心,并且在面对事情时要能够反思和警惜,以防过失。
第三句“寿域惟仁宅,心田以道耕”,“寿域”指的是人生的长久居所,“仁宅”则是指内心的安居之所。这里强调了通过修养仁德来培育自己的内在世界。而“心田以道耕”则是将内心比喻为田地,通过道德来耕耘,以期收获精神上的果实。
最后两句,“泰然忘物我,无使狎鸥惊”,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外界干扰的境界。这里的“泰然”意味着心态的平和,“忘物”则是指超越对物质欲望的执著。而“无使狎鸥惊”,意在表达作者希望自己的这种超然状态,不会因为世俗琐事而受到扰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省思,揭示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淡泊明志的一种追求和理想。
不详
天地一蘧庐,吾身自卷舒。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
休将閒耳听云云,只作深居耳不闻。
素志肯随时节改,清贫难许利名分。
忘情茅屋无非燕,著脚春山独是云。
试问急流谁勇退,故园同看木欣欣。
午梦惊回笋簟凉,坦夷襟度即潇湘。
诗高自与梅花好,食淡方知菜味长。
事说万端多画虎,人无一念不亡羊。
满头飞絮春零乱,莫笑狂夫老更狂。
吴陵咫尺是惟扬,徒步方知去路长。
渔屋试霜芦叶老,酒家留客豆花香。
秋光浅淡人同瘦,雁影参差我共忙。
仆子莫嗟行李重,担头强半旧诗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