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诗人徐安国所作的《宝华山》,以宝华山为背景,描绘了山中僧侣的生活与自然景色的变迁,充满了禅意和深邃的哲理。
首句“秀出城南号宝华”,开篇即点明了宝华山的地理位置与独特之处,它如同一颗明珠般矗立于城南,以其秀丽的姿态引人注目。“号”字赋予了宝华山一种威望与名声,仿佛它是山林中的佼佼者,令人向往。
接着,“翠微深处衲僧家”一句,将视线转向山的深处,那里是僧侣们修行的所在。翠微,指的是山色青翠,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在这里,僧侣们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专注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两句“百年台殿归煨烬,一径苍苔落晚花”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无常。百年台殿,象征着曾经辉煌的建筑与文明,如今却化为灰烬,只剩下一片废墟。这不仅是对宝华山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一径苍苔,晚花零落,则是自然界生命循环的体现,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预示着一切终将逝去。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宝华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