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声谁种得,萧瑟在池栏。
叶涩栖蝉稳,丛疏宿鹭难。
敛烟宜下□,飒吹省先寒。
此物生苍岛,令人忆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池塘边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声响和生命活动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独处时光的怀念。
“秋声谁种得,萧瑟在池栏。”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萧瑟、寂静的氛围,秋天特有的声音似乎无人能种植,只是在空旷的池塘边回响。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
“叶涩栖蝉稳,丛疏宿鹭难。”这里通过对植物和动物行为的观察,如树叶变得粗糙、蝉在枝头栖息、鸟儿在稀疏的枝条上歇息,展现了秋天自然界的生机与静谧。
“敛烟宜下□,飒吹省先寒。”诗人提醒我们应当珍惜那渐渐散去的烟雾,因为秋风轻拂,已经预示着初冬的寒意。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季节更替的感慨。
“此物生苍岛,令人忆钓竿。”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远处苍翠之岛上植物生长的情景描写,这种景象让诗人不禁想起了垂钓的乐趣。这里,“此物”可能指的是池中芦苇,它们在风中摇曳,引发了诗人对于独自钓鱼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美好、自然之美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万仞得名云瀑布,远看如织挂天台。
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剪裁。
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
欲知便是银河水,堕落人间合却回。
前心奈兵阻,悔作豫章分。
芳草未归日,故人多是坟。
帆行出岫雨,马践过江云。
此地一樽酒,当时皆以文。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
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
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
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瓈为殿月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