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其一)依韵答紫帆

甚移床避梦,选砚供年,瘦不关秋。

借个蒲团坐,更焚香扫地,五字苏州。

今宵落梅风紧,还替缟衣愁。

又蝶路吹红,鱼天涨碧,暗被春勾。溪流。

蘸飞雨,任绿影沉沉,那见帘钩。

一舸浮家约,怕苔生钓石,换了丛鸥。

采香俊侣都懒,新社待谁修。

便想到斜街,卖花声过何处楼。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名为《忆旧游·其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他描述了为了避开梦境而移动床榻,精心挑选砚台以迎接新的一年,即使身体消瘦,也与秋天无关。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点燃香火,清扫地面,仿佛置身于苏州的禅意之中。

接着,诗人感叹今夜梅花飘落,寒风吹紧,似乎连洁白的衣裳也为之添愁。他还描绘了蝴蝶飞舞、水面泛红、鱼儿游动的春景,这些都被悄然唤醒。溪流中,飞雨点点,绿影沉沉,诗人却无暇欣赏帘钩,因为心中挂念的是漂泊的生活和可能的孤独。

诗人寓居舟中,担心石头上长满青苔,渔舟换成了鸥鸟群居,暗示生活的变迁。他对昔日采香伴侣的懒散感到惋惜,新社的活动也无人主持,流露出一种寂寞和期待。最后,诗人想象着斜街上卖花的声音从何处楼上传来,引发了对往昔热闹景象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展现了清末民初文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其二)柬紫帆,再用韵

渐深烟困柳,密雨妨花,小院如秋。

过了收灯节,问正三二月,可似杭州。

东风不情不绪,吹起一分愁。

把选梦年华,盛娇影事,淡抹轻勾。名流。

剪诗翠,坐竹里帘栊,黄月藏钩。

寂寞蛮江道,但新巢换燕,旧舸寻鸥。

红阑夜寒敲句,箫谱倩重修。

算万里游仙,春山瘴碧中有楼。

形式:

八声甘州.社雨初散,江春已深,小园暝游,如有所忆

才一番雨过便闻蛙,池塘已春深。

记年时携酒,笑桃门巷,吹絮园林。

几条花边熟路,支蝶也慵寻。

人意如新绿,直恁阴阴。

蓦地余寒何处,觉连宵轻暖,准换罗衾。

待搓黄蛮柳,斜照万丝金。

想江南采茶天气,闹碧云十里踏歌音。

拚幽坐水苔帘阁,润到青琴。

形式:

风入松.小园桃李作花,澹红妍白,天然相亚,为赋此解

轻寒轻暖费天匀。调惜玉儿身。

画帘尽日飘丝雨,坐莺边有个愁人。

不月园林缟夜,无风门巷红春。凝思那处正湔裙。

欲见更何因。小唇秀靥今还在,奈东厢燕伤神。

管甚非花非雾,和他如梦如尘。

形式:

月华清.春街买鹦,与故禽无二,返魂香耶,再生缘耶

秋稻余香,春花复梦,小帘依旧深贮。

垂柳楼台,半护碧云归路。

怎隔年重认轻盈,浑未改檀唇绣羽。无语。

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此例相沿应许。

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

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

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