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疾始于荣卫,哀哉不豫谋。
贪生讳闻死,天下几桓侯。
这段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咏一百首》中。从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
"疾始于荣卫,哀哉不豫谋。"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权贵阶层骄奢淫逸、不知预防未来的危机的愤慨之情。其中“疾始于荣卫”指的是灾难往往起源于那些享有荣华富贵却又荒淫无道的守卫,暗喻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不作为。而“哀哉不豫谋”则是诗人对这种状况感到悲哀,同时批评他们没有远见,不懂得提前做好准备。
"贪生讳闻死,天下几桓侯。" 这两句进一步点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人们对于死亡避而不谈,却又极度追求生命中的享受。这也反映出统治者对于人民的漠视,以及整个社会对生命的畸轻和对死亡的恐惧。其中“桓侯”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荒淫无道、暴虐无理的君主或官吏。
刘克庄通过这四句诗,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种种不轨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批评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悲观情绪。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不怨穷并佚,能安小与卑。
何须立奇节,展季即吾师。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巧历虽千岁,先知一日差。
未能下算子,亦道是占家。
左氏讥怀璧,杨公却袖金。
安知机巧者,藏得叵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