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山谷三游洞题名(其三)

岩岫新奇未赋诗,重扃秉烛有微思。

散花一著终成累,寄语人天共护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绍箕对黄山谷三游洞题名的第三首感慨之作。诗中,作者以"岩岫新奇"起笔,描绘了黄山谷洞穴的奇特风貌,但尚未有人为之题诗赞颂,暗示了洞穴的鲜为人知和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重扃秉烛"描绘了他在深夜独自游览,手持蜡烛照明,暗含探索与思考之意。

"散花一著终成累"运用了佛教典故,可能寓意着即使才华如散花般绚丽,如果不能妥善运用或过于炫耀,反而会成为负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关注名声的忧虑,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世俗的赞誉,回归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寄语人天共护持"呼吁人们共同保护这份自然与文化瑰宝,希望它能得到永恒的珍视和传承。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

黄绍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欧阳公三游洞题名

彝陵山水奇,入峡此东道。

千峰缭翠壁,划然发天巧。

元白苏黄陆,行旅有述造。

千载山主人,卓荦余文藻。

放翁昔搜寻,泐缺知已早。

拂尘惊乍见,欢若墨未燥。

石粗故易剥,穴黑得常保。

公昔奉母来,江乡足鱼稻。

县楼日对山,覃研职方考。

嘲弄时间作,吏牍杂诗稿。

想当清秋初,溯川消积潦。

石乳凝云扁,岩蔬照晴昊。

判官夙同调,缘险恣幽讨。

淋漓修史笔,悬壁偶一埽。

引绳无欹斜,濡豪绝瘠槁。

乃知大贤心,精气常在抱。

令君无结衔,庭趋宁足恼。

公视官如家,视民如襁褓。

追俗玩岁月,自分桐乡老。

岂知屡起蹶,入汴鬓已皓。

梦中渡横查,苦忆山县好。

东山有题咏,汉庙闻祈祷。

遗文犹在诵,贞石翳荒草。

寥寥残字在,永为兹山宝。

形式: 古风

缦庵合装欧黄题名悬斋壁并题一诗即以为别

庐陵少孤贫不忧,登朝一节论千秋。

波中金石仰看物,著书不足来寻幽。

维摩老子稍后进,文章不同有心印。

书骨权奇如其人,未得书碑聊自运。

二公气立万物表,白傅西来恨太早。

中间题壁有苏公,作诗父子三人同。

苏公兄弟晚飘泊,壁诗磨灭无由踪。

尹余继去众已骇,元祐党碑满天下。

平生师友如云龙,万事升沈付埃马。

欧公有母黄有兄,至乐天与谁能伤。

但说山川蒙藻缋,岂知点画含风霜。

缦庵缦庵来惜别,吾家风义足可惜。

公家事了栽红梨,烹茶读书且面壁。

形式: 古风

题林文忠日记

撮土湮河计已疏,邵阳平议意何如。

玉堂风日清闲甚,颇擅当时院体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陶斋所藏秦权

秦廿六年并天下,刻辞金石壹华夏。

万事如画明无疑,咸阳宫中鹿化马。

百斤量衡书中程,千石铸锯金销兵。

此权当时在何许,玉府和钧傥有名。

尚书耆奇勤考释,藏权凡七此盈石。

隗林隗状知谁何,太息摩挲相斯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