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木樨

霜威凄紧,政悲风摇落,千山群木。

十里清香方盛赏,岩桂娇黄姹绿。

九畹衰丛,东篱落蕊,到此成粗俗。

孤标高远,淡然还媚幽独。

憔悴诗老多情,问佳人底事,幽居空谷。

日暮天寒垂翠袖,愁倚萧萧修竹。

林下神情,月边风露,不向雕栏曲。

殷勤惟有,篆烟留得馀馥。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寒霜威力强烈,秋风吹落万物,千山万木凋零。
十里之外桂花香气正浓,岩桂娇嫩黄绿相间。
九畹之地的衰败花丛,东篱边的落蕊,显得如此平凡。
它孤傲独立,高洁而淡然,只爱幽静独处。
诗人憔悴多情,询问美人何故,隐居在这深谷之中。
傍晚天寒,她挽着翠绿的衣袖,愁绪满心,倚靠在萧瑟的竹林。
在林下,她的神情清雅,月光下的风露,不愿靠近华丽的栏杆。
只有篆香残留的余香,对她的情意依然深厚。

注释

霜威:寒霜的威力。
凄紧:寒冷而紧张。
悲风:秋风。
群木:众多树木。
清香:桂花的香气。
岩桂:山石间的桂花。
九畹:古时以十二亩为一畹,泛指广阔之地。
衰丛:凋零的花丛。
东篱: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篆烟:点燃的篆形香烟。
馀馥:残留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霜威凄紧,政悲风摇落,千山群木。”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寒风凛冽,树叶纷飞,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哀愁。接着,“十里清香方盛赏,岩桂娇黄姹绿”则写出了桂花在秋风中散发的香气和其娇嫩的颜色,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向往。

“九畹衰丛,东篱落蕊,到此成粗俗。”这一句则转折出一股淡远之情,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紧接着,“孤标高远,淡然还媚幽独”更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孤标高远”,表现出了诗人不羁的性格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憔悴诗老多情,问佳人底事,幽居空谷。”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多愁善感,以及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幽居空谷”则是对隐逸生活的描写,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映射。

“日暮天寒垂翠袖,愁倚萧萧修竹。”这一句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再次强化了秋天的凄凉和诗人的愁绪。而“林下神情,月边风露,不向雕栏曲”则是对夜晚山林中独自徘徊时所感受的景象与心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最后,“殷勤惟有,篆烟留得馀馥。”这一句则是对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通过“篆烟留得馀馥”来形容那份难以释怀的情愫,是对所思之人的无限眷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是他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47)

向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 字:丰之
  • 号:乐斋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武陵春.藤州江月楼

长记酒醒人散后,风月满江楼。楼外烟波万顷秋。

高槛冷飕飕。想见云鬟香雾湿,斜坠玉搔头。

两处相思一样愁。休更照鄜州。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青玉案(其二)

多情赋得相思分。便揽断、愁和闷。

万种千般说不尽。

吃他圈樻,被他拖逗,便佛也、须教恨。

传消寄息无凭信。水远山遥怎生奔。

梦也而今难得近。

伊还知道,为伊成病,便死也、谁能问。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

别时抆泪花无语。但一味、教郎住。

此日扁舟游远浦。雨晴云树,月斜烟树。

目断家何许。红笺不寄相思句。人在潇湘雁回处。

屈指归期秋已暮。万千里路,两三头绪。

恨不飞将去。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其二)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

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

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

不妨沈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