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六)

杨岐驴弄蹄,天衣雁沉影。

两个老无知,语不分邪正。

何似火炉头话,无主无宾。是非审定,不违法印。

我王库内岂有是刀哉,古今多少人以橘皮为火,纷然错认。

哑,死灰煨杀谁深省。

形式: 偈颂

翻译

杨岐山上的驴戏耍蹄子,天上的大雁身影倒映在水中。
两个老者愚昧无知,言语中分不清是非对错。
这哪里比得上围炉夜话,没有主人也没有宾客,是非曲直自然分明,不违背法度。
在我的王库中,哪有这样能挑起是非的刀剑呢?历史上许多人误把橘皮当作火种,一片混乱。
哎,谁能从这死灰复燃的沉思中领悟到更深的道理呢?

注释

杨岐:地名,指杨歧山。
驴弄蹄:形容驴子戏耍。
天衣:形容雁影如天衣无缝。
老无知:年老而缺乏知识的人。
火炉头话:围炉夜话,亲密无间的交谈。
是非审定:辨别是非。
法印:法度规范。
王库:比喻国家或君王的宝库。
橘皮为火:比喻误解或误用的事物。
哑:感叹词,表示感慨。
死灰:比喻过去的记忆或情感。
深省:深入思考,领悟。

鉴赏

这首宋朝禅宗僧人释绍昙的偈颂,语言简洁,寓言深刻。首句“杨岐驴弄蹄”形象地描绘了一头在杨岐山上的驴子摆动蹄子,可能象征着世俗间的纷扰或修行者的外在行为。次句“天衣雁沉影”则通过大雁投下阴影在天衣上,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接下来,“两个老无知,语不分邪正”,看似贬低,实则揭示了世间智者也可能因执着而分辨不清是非,强调了修行的不易和需要超越世俗认知。后两句“何似火炉头话,无主无宾”进一步比喻禅宗对话的无拘无束,如同火炉边的闲谈,没有固定的立场和目标。

最后,诗人以“是非审定,不违法印”点明禅修的真谛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非拘泥于形式或规则。他以“我王库内岂有是刀哉”反问,意在指出世间的刀剑(烦恼)并非真正的威胁,人们常常被表面现象迷惑。结尾处“古今多少人以橘皮为火,纷然错认”,借橘皮比喻世人误将表象当真理,而“哑,死灰煨杀谁深省”则以沉默的警告,呼唤人们深入反思,理解真正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五)

䆉稏黄云,精神玉粒。

熟知稼穑人,著意勤收拾,已收拾,舂石坠腰,炊香满室。

客来唱曲贺丰年,抚髀清欢,莫嫌贫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四)

秋菊铺黄,茱萸裛翠。彭泽渊明,清吟浊醉。

一年一度赏东篱,蹉过重阳总不知。

因甚如此,逐物意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三)

监本祖庭花,东西争擢秀。

一等放清香,不分新与旧。

枝枝叶叶,陡顿精神,妆点芝园劫外春。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二)

八月秋,何处热。塞雁来宾,井梧凋叶。

衲僧拄杖知时节,千里万里一条铁。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