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学可赴平江学道书院长

姑苏古伯国,繁华有遗踪。

栉比十万家,楼台出鸿濛。

歌舞彻清夜,锦绣围春风。

苟无礼义化,流荡将何从。

子游千载士,文学洙泗宗。

邦人致仰慕,筑室阛阓中。

牺牲与笾豆,祀事洁且丰。

育材阐王化,道义相磨砻。

有如砥柱石,屹然障河洪。

吾邦旧文献,近亦多章逢。

扬子昔长此,讲贯懋厥功。

吾子亦云往,辞色温其恭。

薰风揭绛帐,皋比座蒙茸。

愿精学道旨,再使民俗忠。

我当踵季札,观风一来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岑安卿所作的《送郑学可赴平江学道书院长》。诗中,诗人通过对姑苏古城的描绘,展现了其昔日的繁华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十万家"和"楼台出鸿濛"形象地刻画了城市的规模和壮丽,而"歌舞彻清夜,锦绣围春风"则寓言了这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百姓生活的富饶。

接着,诗人以子游为典故,赞美郑学可作为儒家学者的道德典范,他的学问渊源流长,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和仰慕。诗中提到的"牺牲与笾豆,祀事洁且丰",表达了对教育传播礼义的重视,认为这是社会秩序和道德教化的基础。

诗人鼓励郑学可深入研习道义,以砥柱般的坚定立场,引导民众回归正道,同时表达了自己期待追随季札的足迹,一同前来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学人的期望和对地方文化的赞扬,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教育情怀。

收录诗词(174)

岑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 字:静能
  • 籍贯:故自号栲栳山
  • 生卒年:1286~1355

相关古诗词

食新笋

黄齑瓮已竭,枯■筐亦空。老芥长芒刺,食久咽为痛。

山雨拆竹胎,未入春盘供。

畦丁适踵门,致我亲戚送。

脱绷锦纹散,切玉霜刀弄。

新香喷汤鼎,馋涎迸齿缝。

未倩搜诗肠,已破食肉梦。

参禅诚滑稽,煮箦宜笑鬨。

赞宁谱亦佳,涪翁句堪诵。

僻居东海偏,斯味时一中。

山僧应厌餐,饱食听春哢。

形式: 古风

三哀诗(其一)厉先生无咎

厉公予先师,侃侃国髦士。

文词奋白屋,名识动丹扆。

帝乡眷遇殊,曲宴锡丰侈。

青衫何足云,倏忽期显仕。

云何尉苕溪,露泣秋萱死。

朔风撼南极,黄屋继隳圮。

归栖从山云,松柯荫琴史。

泪挥新亭悲,诗穷《黍离》旨。

雪霜转侵凌,故里不可止。

漂泊海东西,生计日彫靡。

暮年赋归欤,幸遂首丘志。

遗经惜无传,嗣续但耘耔。

死别三十春,恨未致一慰。

何当马鬣封,秋菊荐寒水。

形式: 古风

三哀诗(其二)高先生师鲁

我忆总角初,群立侍师鲁。

苍然太古姿,眉发垂素缕。

慨思英发时,济济整风度。

承家二百䙫,衣冠踵馀武。

驰骋文藻林,濩落老无遇。

转盼五十春,国祚倏非故。

荒凉东海滨,谁复嗟罄窭。

幸馀慈溪翁,诗文接情素。

孙枝复萎折,宗祏凛无主。

斯文竟何辜,不缀一线绪。

嗟予三世交,念此转增慕。

萧萧豫樟风,悲号惘难诉。

形式: 古风

三哀诗(其三)李先生碧峰

吾乡山水佳,间世产英特。

迩来百年间,接武愧寥寂。

苍苍栲栳峰,东西峙空碧。

先生擅斯名,挺挺无愧色。

驰声翰墨场,群彦咸辟易。

五色日迷眼,造物秘莫测。

馀年付诗酒,琴书自朝夕。

晚交无功师,妙语契金石。

谈空眇生死,实以贫贱戚。

青衫固不就,纵就国步革。

凄凉文会基,狐兔穴遗甓。

我生恨后时,不及风采识。

空馀书一编,焚香得翻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