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寂静的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寂寂阴溪水漱苔”,设定了一个安静而又带有湿润气氛的山谷景色,水流在岩石间潺潺流过,苔藓因而得以滋润。紧接着“尘中将得苦吟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忧虑,或许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给予了他深刻的感受。
下一句“东峰道士如相问”,则是诗人向隐居在东峰的道士询问,可能是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或智慧的指引。最后,“县令而今不姓梅”表达了对昔日旧识的怀念与时光变迁的无奈。在这里,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而“不姓梅”则暗示了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能已经离去或更换,或许是在用这个细节来反映人世间的不断变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安慰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变化无常的感慨。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出山不得意,谒帝值戈鋋。
岂料为文日,翻成用武年。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
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粉墙残月照宫祠,宴阕银瓶一半欹。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不独满池塘,梦中佳句香。
春风有馀力,引上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