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生活中没有繁重的徭役,打开门一切事务都显得悠闲自在。
靠着松树聆听鹤的鸣叫,拄着拐杖远望秋天的山峦。
让浮萍自由生长,池塘一片翠绿;青苔蔓延,地面斑驳陆离。
料想不会有访客驾车马,又何须清扫柴门迎接。

注释

身外:指生活中的外部事务。
徭役:古代百姓为官府无偿劳作。
开门:打开家门。
百事闲:各种事情都显得轻松。
倚松:靠着松树。
唳鹤:鹤的叫声。
策杖:拄着手杖。
秋山:秋天的山。
萍任:任由浮萍。
连池绿:满池塘的绿色。
苔从:青苔自然生长。
匝地斑:遍布地面的斑点。
料无:料想没有。
车马客:驾车来访的客人。
何必:何必需要。
扫柴关:清扫柴门。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淡泊。"身外无徭役"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没有世间的牵绊和负担。"开门百事闲"则是这种心境下的现实写照,门打开之后,看到的是一种宁静无为的景象。

"倚松听唳鹤"与"策杖望秋山"两句,诗人通过倚靠在松树旁聆听鹤鸣,以及手持拐杖遥望秋天的山色,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这些形象不仅描绘了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也寄寓着诗人对远离尘嚣、隐逸于世的向往。

接下来的"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水中的藓草随意生长,与池塘相连,地面的苔藓则环绕着土地,形成斑驳陆离的图案。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强化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表明诗人对于外界来访者的预期甚低,因此也不需要特意去整理门前的柴草或是关防。这里"车马客"象征着世间的喧嚣和干扰,而诗人的心态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不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远离尘世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闲居遣怀十首(其二)

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疏。

诗篇随分有,人事度年无。

情性僻难改,愁怀酒为除。

谁能思此计,空备满床书。

形式: 古风

闲居遣怀十首(其三)

白日逍遥过,看山复绕池。

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

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

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闲居遣怀十首(其四)

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馀。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

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闲居遣怀十首(其五)

永日厨烟绝,何曾暂废吟。

闲时随思缉,小酒恣情斟。

看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

世间多少事,无事可关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