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明叔通判越州

知子心中光皪皪,不作秋蟫缘简策。

八月乘风入会稽,镜湖细浪鱼吹白。

新除戚里外诸侯,况喜上宾开右席。

明月楼中吸玉笙,青山影里森朱戟。

禹穴渊深入地流,秦望峰高插天碧。

朝暮樵溪不见人,往来梅市空馀迹。

墨池科斗作虾蟆,道士鹅群谁更易。

摩灭应多著者稀,但游莫用论今昔。

形式: 排律 押[陌]韵

翻译

知道你心中明亮如明珠,不因秋虫琐事而沉迷书卷。
八月乘着清风来到会稽,镜湖的细浪映衬下鱼儿吐出白沫。
新近被任命为外戚,又成为诸侯中的尊贵宾客,特别欢喜能主持重要的宴会。
在明月楼中吹奏玉笙,青山的倒影里排列着红色的仪仗。
禹穴深邃直通地下水流,秦望山高耸入蔚蓝天空。
早晚在樵溪看不到人迹,只有往来的梅市留下些许痕迹。
墨池中的蝌蚪形状像虾蟆,道观里的鹅群换了多少次主人。
那些被磨灭的文字应该不多,但游历不必比较古今变迁。

注释

光皪皪:明亮的样子。
秋蟫:秋天的蛀虫,这里比喻世俗琐事。
简策:书籍。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浙江绍兴一带。
镜湖:位于浙江绍兴的湖泊。
戚里:皇亲国戚的家族。
右席:尊贵的座位。
玉笙:玉制的笙乐器。
森朱戟:排列整齐的红色仪仗。
禹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今浙江绍兴会稽山附近。
秦望峰:浙江绍兴的名山。
樵溪:打柴人的小溪。
梅市:古代以梅子交易的地方。
科斗:古文字的一种,蝌蚪文。
虾蟆:蝌蚪的别称。
著者:著作的作者。
游:游历,游览。
今昔:古今,过去和现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送别友人杨明叔前往越州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越州山水的描绘。首句“知子心中光皪皪”,赞美了杨明叔内心的明亮与才华。接下来通过“八月乘风入会稽”描绘出他秋季赴任的豪迈情景,镜湖浪花映衬着他的身影,显得清新脱俗。

“新除戚里外诸侯”一句,暗示了杨明叔地位的提升,而“况喜上宾开右席”则表达了诗人对杨明叔受到礼遇的欣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明月楼”、“青山影”、“禹穴”、“秦望峰”等意象,展现了越州的壮丽风光,以及友人将在此处的宁静与崇高中任职。

“朝暮樵溪不见人,往来梅市空馀迹”则流露出越州的清幽与宁静,暗示了友人将在此度过一段远离尘嚣的生活。最后两句“墨池科斗作虾蟆,道士鹅群谁更易”以墨池和鹅群的变迁,寄寓时光流转,提醒友人珍惜当下,不必过于追忆过去或忧虑未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景致优美,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越州风土的赞美,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杨浩秘丞入蜀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杨辩青州司理

儒者服褒衣,气志轻王公。

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

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

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

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

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

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

孤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岩屋。

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送苏子美

勇为江海行,风波曾不惧。

但欲寻名山,扁舟无定处。

南有鹏若鸮,崄有石若锯。

毒草见人摇,短狐逢影怒。

不遐尚苦乖,更远饶瘴雾。

东土乃滨海,蜃鼍仍可怖。

壳物怪琐屑,蠃蚬固无数。

咸腥损齿牙,日月复易饫。

二方既若此,往矣无久驻。

竟当西北来,醇酎炙肥羜。

夏不厌浆酪,冬不厌雉兔。

勿言专口腹,口腹人所务。

天台信奇伟,石桥非坦步。

庐岳趣最幽,饥肠看瀑布。

此致虽为高,实亦难久慕。

君行听我言,不听到应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