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

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

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

闻声尽是缁帷客,见色无非古市槐。

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孔林中的黄玉碑渐渐风化成尘埃,这里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其根由。
在美好的时光里,人们心境如山谷般深沉,严厉的话语传递时响亮如雷鸣。
听到声音的人都是披着黑色僧衣的僧侣,看到的景象都是古老的市井槐树。
令人惊讶的是,连文公也迷失在圣门之外,不知道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其实有人持有。

注释

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黄玉化飞埃:形容黄玉碑因风化而变为尘埃。
渊源有自来: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
心似谷:形容人的心境深沉。
厉辞:严厉或激昂的言辞。
缁帷客:指身披黑色僧袍的僧侣。
古市槐:象征古老的城市街景或历史痕迹。
文公:指孔子的弟子曾参,因其字子舆,又称曾子。
圣户:指圣贤之门。
灵钥:象征开启智慧或真理的钥匙。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借古喻今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待遇不公、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句“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中,“孔林黄玉”指的是孔子的林庙和黄帝的玉石,象征着圣贤之道;“化飞埃”则是比喻诗人自己的文采如同飞扬的尘埃,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流露出自我才华的自信。

接着,“具体好时心似谷,厉辞传处口如雷”中,“具体好时”指的是选择最佳时机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心似谷”形容诗人内心深沉而豁达;“厉辞”则是严肃的言辞,通过“传处口如雷”来比喻诗人的话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闻声尽是缁帷客,见色无非古市槐”这两句中,“闻声尽是缁帷客”表达了诗人对周围声音的感受,那些声音都是来自遥远过去的知识分子;“见色无非古市槐”则通过对古老树木的观察,强调一切景象都与历史和传统紧密相连。

最后,“却讶文公迷圣户,不知灵钥有人开”中,“却讶文公”是诗人对于文公(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贤臣或文学家)的不解;“迷圣户”则是在说文公的智慧和才华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不知灵钥有人开”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掌握了打开智慧之门的关键,却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么一位能够理解并认可他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外界不公正待遇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长句寄尚明学士

短褐沉潜不近名,只今长乐郑康成。

酒中贤圣无多酌,琴里宫商一再行。

翰墨放怀新水石,烽烟回首旧蓬瀛。

四愁不为思君作,怀抱何因得暂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郊

路转囊山北,扶舆忆旧过。

乾坤征战久,游宦别离多。

瘴树馀红叶,春江又绿波。

平生豪横气,未老半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北风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古松

手植知何代,枞枞万盖齐。

韵清琴易写,干直鸟难栖。

惨淡连云坞,鬅鬙荫石溪。

刳明虽小用,曾照路人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