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渡口沉舟久欲修,百川东下正横流。
艰难共济惭衰老,更唤前溪黄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渡口的场景,一艘废弃的船只长久未修理,似乎被遗忘在江边。诗人感叹时局动荡,如同百川东流般汹涌澎湃,自己年事已高,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对世事的艰难。他甚至自嘲地提到“前溪黄帽头”,可能是指当地的老者或熟悉的渔夫,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或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修复渡船,以便继续服务过往行人。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寻求帮助与合作的无奈之情。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荒苔落叶小轩秋,兀坐无聊疾始瘳。
一缕篆烟飞不尽,又将诗卷阅从头。
秋雨生寒似早春,寥寥门巷绿苔新。
社前酿熟松醪酒,留得仙瓢候故人。
昨日今日雨不绝,武夷东西溪水高。
驾壑仙船在岩顶,也愁孤棹动风涛。
空山雨脚乱如麻,短杖冲泥草径斜。
野老门前三尺浪,相逢真在水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