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来往三楚间,凉凉一孤客。

惟有此山川,赏心共晨夕。

衡岳七十峰,历历神与役。

洞庭蚌作帆,飞入云梦泽。

三十六湾南,子美恣所适。

归来孟襄阳,高吟鹿门僻。

如何欲依人,王粲楼萧索。

遥指赤松村,秋云一片白。

楼外日车马,风尘骄绮陌。

焉知楼中人,百感在寂寞。

斜阳照楼芜,楚宫馀残磶。

一啸冷长空,四嶂风雨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登楼》,由明代诗人梁以壮创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往来于三楚之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之情。首句“来往三楚间,凉凉一孤客”点明了诗人的孤独旅程,与后文的“赏心共晨夕”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美景给予心灵的慰藉。

接着,诗人描述了衡岳七十峰的壮观景象,“历历神与役”,仿佛神灵在其中起舞,充满了神秘与敬畏。洞庭湖的广阔与帆船的轻盈,以及云梦泽的辽远,构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三十六湾南,子美恣所适”的诗句,暗喻了杜甫(字子美)的自由与洒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归来孟襄阳,高吟鹿门僻”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杜甫的《登高》相呼应,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渴望。然而,“如何欲依人,王粲楼萧索”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与王粲(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的孤独形象相联系,暗示了诗人既向往自由,又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

最后,“遥指赤松村,秋云一片白”描绘了诗人眺望远方的场景,秋云的洁白与赤松村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宁静与希望之感。而“楼外日车马,风尘骄绮陌”则描绘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与前文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还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引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舟梅花潭同韩犹龙蓝朱公

与子归敝庐,岖嵚饫暝眩。

流沙三十寻,状如坠飞溅。

曰未悉厥奇,请筏梅花漩。

明发换胸眸,饱饭投蛟竁。

浣汗水则山,剽腾舫为箭。

鬼兽石千林,日要舟为膳。

长梢蓊空光,女萝怪相恋。

禹迹所不及,娲冶所不煎。

最小封家姨,别置汤沐县。

与比三峡危,则以食鱼伣。肮脏易抽辙,?骮难纤援。

心目胆魂争,奇险快悸战。

高浪扑颠来,三人相莫见。

鸭嘴狮狞间,微躯饶一线。

我尔悍章惇,篙师巧飞燕。

初下黄牛喘,龙眼渐咀羡。

及过跌马硿,荔枝万斛咽。

自饿罗浮来,此亦河豚宴。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十月二十四日过惠州上东坡先生祠酒奠之

初度每为客,今朝无友生。

喜过苏学士,盼望湖山青。

草草有斗酒,惜公不能倾。

一身兼众难,千载博虚名。

形式: 古风

归思

落叶寒相依,游子惜幽独。

老马怀故槽,垂头向残仆。

劳劳未敢归,家人正饥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夜雨怀余二协

相去不崇朝,一雨川原邃。

知有明发逢,终然怀不寐。

阶前松子声,灯下秋花醉。

明月忽满床,此时我心瘁。

启户导徘徊,江光白峰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