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栖霞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山的山势回环曲折,神圣的境地就在这里居住。
寺庙沿着云崖蜿蜒,僧人探寻着石缝中的泉水穿行。
龙蛇般的生命力在争斗中显现,神鬼们秘密地守护着这里。
千沟万壑汇向这片道场,众多山峰簇拥着两棵大树。
天上的花瓣飘落却无法停留,月光下的水面如白玉铺路。
今日审视自身,心中回归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山:指代南山山脉。
回合:回环曲折。
灵境:神圣的境地。
依此住:居住于此。
殿转:寺庙蜿蜒。
云崖阴:云遮的山崖。
僧探:僧人探寻。
石泉度:石缝中的泉水。
龙蛇:比喻生机勃勃。
争翕习:争斗显现。
神鬼:神秘力量。
密护:秘密保护。
万壑:千沟万壑。
奔道场:汇聚到修行场所。
群峰:众多山峰。
双树:两棵大树。
天花:天上的花瓣。
飞不著:无法停留。
水月:月光下的水面。
白成路:如白玉般明亮。
观身:审视自身。
归心:回归之心。
何处: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两句,勾勒出南山的轮廓和寺庙所处的仙境之地,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则描写了寺院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僧侣们在石头旁寻找泉水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趣。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两句,通过龙蛇争斗、神鬼守护的意象,传达出这座寺庙不仅是人间的净土,也是超自然力量所在之地,充满了神秘色彩。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势蜿蜒、溪流汇聚形成道场,以及众多山峰环绕着两棵树木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与生命力的旺盛。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两句,更是在视觉和意象上达到了一种美学境界,天上的花瓣如同雪花般飘落,却又无处可落,只能在空中舞动,而寺庙中的泉水则映照着月光,形成一条通向内心的清澈之路。

最后,“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反思,对于尘世浮华的物欲有所超脱,内心寻求归宿之地的深刻情感。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白鸟远行树,玉虹孤饮潭。

四五片霞生绝壁,两三行雁过疏松。

抛芥子降颠狒狒,折杨枝洒醉猩猩。

形式: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

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

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

首夏林壑清,薄暮烟霞上。

连岩耸百仞,绝壑临千丈。

照灼晚花鲜,潺湲夕流声。

悠然动睿思,息驾寻真赏。

掞彼涡川作,怀兹洛滨想。

窃吹等齐竽,何用承恩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