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

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

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长久以来厌倦了曲折的水路旅程,突然在此处远望淮河两岸。
波涛浩渺,视野开阔,心情依恋不舍。
渐渐感觉到太阳西沉,远方的船只也越来越少。
想要了解这里的仁政深入人心,只需听那沿途的歌声,人们都满怀喜悦地归来。

注释

久倦:长时间疲倦。
川涂:河流和道路。
忽此:忽然在这里。
淮圻:淮河两岸。
波长:波浪宽广。
泛淼淼:水面广阔无垠。
眺迥:远望。
情依依:情感依恋。
稍觉:渐渐察觉。
金乌:太阳(因其在日落时像乌鸦,故称)。
转:落下。
锦帆:装饰华丽的船帆。
仁化:仁政教化。
洽:融洽,深入人心。
讴歌:歌唱赞美。
满路归:沿途都是欢歌笑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长时间的航行带来的疲惫,以及突然之间对远方淮河之滨的向往。"波长泛淼淼"形象地表达了水波连绵、广阔无垠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忧郁和无尽的思念。"眺迥情依依"则透露出诗人的愁绪不断,情感深厚。

诗中“稍觉金乌转”一句,通过对太阳位置变化的观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渐见锦帆稀"则描绘出了远处逐渐出现的船帆,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预兆。

最后两句“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表达了诗人对于仁政和文化熏陶的向往,以及通过歌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最终在旅途中找到归宿。这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怀乡之情和对远方美景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

蔡允恭(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

首夏林壑清,薄暮烟霞上。

连岩耸百仞,绝壑临千丈。

照灼晚花鲜,潺湲夕流声。

悠然动睿思,息驾寻真赏。

掞彼涡川作,怀兹洛滨想。

窃吹等齐竽,何用承恩奖。

形式: 古风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九日至江州问王使君

九日浔阳县,门门有菊花。

白衣今送酒,若个是陶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奉和圣制龙池篇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潜龙涌圣泉。

昔日昔时经此地,看来看去渐成川。

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

莫疑波上春云少,祗为从龙直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