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

零雨咽歌,暮凉泊酒,旧赏尊前都换。

媚烟颦柳不成行,占西风、断魂坊院。霓裳事远。

更不道、人间又晚。驻芳筵,任夕阳西下,行云能劝。

欢游倦。曲里难忘,最是羌笛怨。

好秋仍傍小旗亭,写哀筝、两行金雁。闲愁未遣。

问谁省、归来肠断。梦惊回、一片笙箫雾暖。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西子妆》,作者陈洵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人。诗中通过描绘零星细雨中的歌声和暮色中饮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怀旧的氛围。"媚烟颦柳不成行"形象地刻画了秋风中的衰柳,暗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霓裳事远"暗指往昔的美好记忆已远去,而现实则是"人间又晚",夕阳西下,行云飘荡,增添了寂寥之感。

诗人借宴席上的欢聚与羌笛的哀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欢愉的厌倦。"好秋仍傍小旗亭,写哀筝、两行金雁"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哀伤的音乐,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闲愁未遣",无人理解这份深深的忧愁,最后以"梦惊回、一片笙箫雾暖"收尾,梦境中的温暖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西子妆》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怀旧思乡的词作,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尾犯.立冬前一日,伯勤惠木瓜,持以饯秋,颇饶风味。笑拈此解,以代琼琚

梦醒及花杯,秋馆画兰,园事疏寂。

何处寒林,想经霜颜色。

怀袖冷、闻香乍省,自花时、红妆漫识。

送春曾款,忍对西风,持赠赋离席。

年年迟暮感,况人世、迥异畴昔。

自掩闲门,挽芳菲无力。

问行路、销魂谁语,向当筵、酸心暗觅。

故人珍重,满眼岁华黄金惜。

形式:

燕山亭

秋气高台,弦索泪零,尽日催吟风雨。

残醉强支,故国登临,啼鹃怨芳无主。

自有伤心,先未拟、琵琶能语。从诉。

怜倦客天涯,几多幽素。

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

歌停黛敛,髻拥灯斜,流落可堪回顾。

漫说开元,谁料理、断宫零谱。重数。

须看取、白头如故。

形式:

齐天乐.木本园穿井,主人邀集试泉,声为此调

西风先冷银床树,黄花自开三径。

畅酒杯宽,狂簪帽侧,萧散临泉窥影。

芳辰共永,浅一缕清寒,旧愁浇醒。

梦锁空山,趁潮津鼓漫催暝。

当时云意共懒,翠虬方卧稳,姿媚幽靓。

旋托微波,徐看溅玉,招隐诗声流咏。秋阴变景。

但鲛织沉吟,蜃云销凝。素客重携,淡鸥能为领。

形式:

石州慢.乙丑岁阑,花市盛常年,亦吾粤所独也。寄六禾、瑑青都门

辛苦年涯,江渡又春,仍念羁泊。

东君努力韶华,早客芳心谁托。

流尘自转,暗换几处帘栊,东风不语微波觉。

老去愿春迟,看斜阳天角。寥廓。

数声归雁,凄断南烽,瘴云还阁。

北望销魂,犹是花前离索。

争知此地,占了多少秾华,新愁先满余村落。

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