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秋气高台,弦索泪零,尽日催吟风雨。

残醉强支,故国登临,啼鹃怨芳无主。

自有伤心,先未拟、琵琶能语。从诉。

怜倦客天涯,几多幽素。

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

歌停黛敛,髻拥灯斜,流落可堪回顾。

漫说开元,谁料理、断宫零谱。重数。

须看取、白头如故。

形式:

鉴赏

这首《燕山亭》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人陈洵所作,以秋日高台为背景,描绘了词人的情感世界。开篇“秋气高台,弦索泪零”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琴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哀伤。接着,“尽日催吟风雨”进一步渲染了词人被风雨声所触动,情绪低落,难以自抑。

“残醉强支,故国登临”表达了词人借酒浇愁,但仍无法忘怀故国之情。“啼鹃怨芳无主”一句,以杜鹃鸟的悲鸣象征词人的孤独和无人理解。接下来,“自有伤心,先未拟、琵琶能语”暗示词人心中的痛苦深沉,连琵琶都无法完全表达。

“怜倦客天涯,几多幽素”表达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与内心的细腻情感。“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则将词人的愁绪上升到对美好事物(如霓裳羽衣)在人间遭受遗忘的感慨。

“歌停黛敛,髻拥灯斜”描绘了词人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景象,灯光下独自凝视,不禁回首往事。“流落可堪回顾”更是加重了词人对过去荣华的怀念和如今落魄的无奈。

“漫说开元,谁料理、断宫零谱”暗指盛世不再,只剩下破碎的记忆。“重数。须看取、白头如故”以白发苍苍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以及对未来的无望和对过去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人通过秋日景色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展现了对故国衰落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木本园穿井,主人邀集试泉,声为此调

西风先冷银床树,黄花自开三径。

畅酒杯宽,狂簪帽侧,萧散临泉窥影。

芳辰共永,浅一缕清寒,旧愁浇醒。

梦锁空山,趁潮津鼓漫催暝。

当时云意共懒,翠虬方卧稳,姿媚幽靓。

旋托微波,徐看溅玉,招隐诗声流咏。秋阴变景。

但鲛织沉吟,蜃云销凝。素客重携,淡鸥能为领。

形式:

石州慢.乙丑岁阑,花市盛常年,亦吾粤所独也。寄六禾、瑑青都门

辛苦年涯,江渡又春,仍念羁泊。

东君努力韶华,早客芳心谁托。

流尘自转,暗换几处帘栊,东风不语微波觉。

老去愿春迟,看斜阳天角。寥廓。

数声归雁,凄断南烽,瘴云还阁。

北望销魂,犹是花前离索。

争知此地,占了多少秾华,新愁先满余村落。

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

形式:

戚氏.寒食市楼

夕阳边。青旗沽酒艳游天。

绣碧山城,舞红台榭,委寒烟。凭栏。尽漫漫。

游丝落絮忒无端。

行人驻马回首,对此风景几萦牵。

古道惆怅,芳韶百五,暗销雨断风连。

正临花燕驿,簪柳莺户,争闹晴暄。婪尾自惜春妍。

垆畔醉卧,冉冉付当筵。

街帘悄、浅亲邻火,但俯华颠。念乡园。

倦旅梦绕参旗,拂晓戍鼓催船。

劝归未得,杜宇声声,且与随分尊前。

信有平生赏,当闲暇日,艳笑清欢。

便是离家易感,遇良辰、俊约总依然。

朅来故国平居,去情宛谢,空醒登临眼。

怨暮云、憔悴天涯伴。多少事、凄语时年。

剩素怀、冷节相怜。泪纨湿、雁绝旧山川。

共飞花远,韩翃句好,汉苑休传。

形式:

扫花游.江路清明和梦窗

水村带郭,殢试火新烟,弄晴霏雾。倦茶破午。

数花风暗忆,梦中行路。惯看游人,半日妆蛾媚妩。

飏愁缕。问红出杏帘,魂断谁语。垆畔曾卧处。

况易感芳辰,浅稀欢遇。觑禽又妒。

搅东阑乱雪,更将泥污。怪侣狂朋,怎似青青那树。

怨迟暮。慢匆匆、燕来人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