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
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
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
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只需要一间足以跪坐的小屋就感到满足。接着“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幽静无人的环境,以及诗人对于秋夜之声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下片,“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最后“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阅读的热爱,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愿意与书为伴,与青色油灯共同度过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心境。语言简约而富有韵味,每个字句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蛩依莎底露,萤堕树头风。
秋已来多日,人谁念二虫。
火流豳月应,云散楚天空。
摇落年年事,吾生鬓亦蓬。
世态炎凉不足忧,吾生赢得日优游。
九日忽惊枫叶落,百年几见菊花秋。
忘形诗酒新丰客,满目溪山古溧州。
闻道市桥骑马滑,山公归醉得无愁。
我爱孟东野,君师田子方。
放舟游濑水,飞舄返华阳。
有酒须同酌,真情不可忘。
仙源桥下径,何日共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