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在天目山采茶的场景,以及他泡茶的过程与品茗的感受。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和禅意的氛围。
首句“山僧自何来”,以疑问的方式引出山僧的神秘感,仿佛他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接着,“采茶自天目”点明了地点,暗示着茶叶的珍贵与品质之高。
“白云抱寒泉,共出北山麓”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白云和寒泉赋予生命,它们如同亲密的伙伴,一同从北山的脚下走出,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撷得惊雷芽,归泛浮梁玉”描绘了山僧采摘茶叶的过程,使用“惊雷芽”这一形象化的词语,既突出了茶叶的鲜嫩,也暗示了采摘时的轻盈与敏捷。归途中,他用浮梁玉(一种名贵的瓷器)泡茶,显示了对茶艺的讲究与尊重。
“盏青茶自白,眉宇照人绿”描述了茶汤的颜色与山僧的表情,青色的茶汤映照出山僧眉宇间的绿意,仿佛茶的香气与山林的生机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幽香发户牖,气夺庭下菊”进一步渲染了茶香的弥漫,不仅在室内散发,连庭院中的菊花也被其香气所吸引,强调了茶香的浓郁与持久。
“石垆细响生,非阮非竽筑”通过比喻,将茶炉的声响比作阮(一种古代乐器)和竽(另一种古代乐器)的演奏,暗示了泡茶过程的雅致与和谐。
最后,“十年名山梦,徒乱我心曲”表达了诗人对山僧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或挣扎,暗示了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采茶、泡茶、品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茶文化与自然、禅宗思想的融合,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