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诗(其二)

平原能下士,海内景英声。

录录十九人,不识一毛生。

历阶折楚王,雄辩激长缨。

乃知曳裾客,唯诺徒虚名。

卖浆与博徒,耻见赵公卿。

不遇魏公子,邯郸功孰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四君诗(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通过对四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贤士风范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首句“平原能下士”,赞扬了平原君广纳贤才的胸襟。接着“海内景英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平原君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力。接下来,“录录十九人,不识一毛生”通过对比,突出了平原君对于人才的重视,哪怕是一无所有的士人,也愿意接纳。

“历阶折楚王,雄辩激长缨”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平原君凭借雄辩之才,折服强敌楚王的情景,展现了他卓越的外交能力。而“乃知曳裾客,唯诺徒虚名”则批评了那些只会点头哈腰、没有实际能力的所谓“名士”。

最后,“卖浆与博徒,耻见赵公卿”通过对比卖酒者和赌徒与高官的交往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为了地位和利益,不惜丧失尊严的现象。而“不遇魏公子,邯郸功孰成”则表达了如果没有遇到像魏公子那样慷慨解囊的贵人,赵国在邯郸之战中的胜利可能难以实现,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缺乏真正贤能者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赞美了古代贤士的风范,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四君诗(其三)

卓哉信陵君,英槩塞天地。

岩穴无遗贤,躬下天下士。

雄豪岂足矜,徒博所严事。

执辔夷门傍,鼓刀揖屠肆。

西抉一丸泥,秦人罢虎视。

雄心毕醇酒,聊云远时忌。

形式: 古风

四君诗(其四)

黄歇驵侩雄,见绐一李园。

假父祖其智,不火咸阳燔。

淮北十二邑,以易勾吴藩。

南凿春申浦,引江娄东门。

斗鸡黄堂上,风流此俗存。

三千珠履客,不共朱英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詶胡天岫作

安危有群彦,宁容患时艰。

所嗟山泽踪,丘壑亦余悭。

带甲满四野,望林已摧颜。

干荣诚有途,逢世非予娴。

焉能曳短褐,低眉向人间。

韬光谐尘俗,卖药隐市寰。

苍精克我粮,白发不须删。

与尔日携屐,沙头狎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秋泛篇

秋泛渺无际,鼓枻明月时。

水流月与俱,未棹舟已移。

流坎任行止,林壑非有期。

引领望天未,啸歌怀所思。

寒光积水生,空籁吹沦漪。

悠游慕潜鳞,长与世网辞。

何事罥尘鞅,役我双鬓丝。

聊从渔父去,纶竿互相持。

志亦不在鱼,无复羡临池。

采芰持之归,月落已横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