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道中(其二)

几年乡郡说潭州,旌节今来亦壮游。

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

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绿满畴。

幸是圣明文化久,夜深闾巷有歌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沙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联“几年乡郡说潭州,旌节今来亦壮游”开篇即点出潭州(长沙)的历史地位与作者此次来访的壮志豪情。潭州作为古代的重要城市,其历史与文化积淀让作者心生向往,而自己此行也如同一次壮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颔联“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长沙周边的自然风光。衡山之雨,洞庭之秋,青翠的山峦与浩渺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收”字用得极妙,仿佛将雨水收于山间,既表现了雨势之大,又体现了山川的包容与静美。

颈联“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绿满畴”转向对民间生活的描写。朱红的帘幕垂挂于窗前,绿意盎然的田畴遍布各地,这不仅展现了长沙地区农业的繁荣,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和谐。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深深的敬意和喜爱。

尾联“幸是圣明文化久,夜深闾巷有歌讴”则是对长沙悠久文化的赞美与感慨。在诗人看来,长沙之所以能保持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历代圣明之君的治理与文化的传承。即使是在深夜,街巷之中仍能听到人们的歌声与欢声笑语,这不仅是对生活幸福的表达,也是对文化生命力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115)

陈洪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龙阳尉青公祠

江乡谁构此堂新,香火春秋荐藻蘋。

当日孤忠陈大义,百年残喘沐深仁。

史鳅既死尸犹谏,东野虽贫业不沦。

宦辙底今多厚禄,几人行政为疲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大祥后述哀答陈文鸣提学(其一)

万苦萦心不可论,又看秋色满郊原。

孤云逝水归何处,落月啼乌正绕门。

养乏旨甘空往恨,教存忠孝是深恩。

因思昔日门墙下,道义能令士习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大祥后述哀答陈文鸣提学(其二)

过我频将道义论,可堪斜日映秋原。

茶炉火断空淹坐,松径风回欲掩门。

泪尽尚惭诗句意,情深何止故交恩。

欧公乡里庐陵是,吾省文风已复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古楼公馆

公馆依然据古村,肩舆再至岂辞烦。

门前霜叶饶丹色,阶下寒芜退绿痕。

随处稻粱秋大熟,几家灯火夜初昏。

劳劳尘鞅浑无定,回首湘江有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