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其一)

诏从东海付南麾,戎乘前驱上将威。

异俗已传吾父至,斯文更咏我公归。

岁时职贡还朱绂,昼日恩光赐衮衣。

昔往今来亦何速,长亭杨柳尚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皇帝的命令从东海传达给南方的将领,军队在他的引领下显示出强大的威势。
异国的风俗已经听说了父亲的到来,这次又吟唱着赞美我公归来的诗篇。
每年按时进贡归来,仍能穿着红色官服,白天里皇帝的恩惠赐予他华丽的礼服。
从过去到现在时间过得真快,长亭边的杨柳还在轻轻摇曳,似乎在依依不舍。

注释

诏:皇帝的命令。
麾:指挥的旗帜,这里指将领。
戎乘:军队。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
衮衣:古代帝王和高级官员的礼服。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依依:形容杨柳随风轻摆的样子,也含依恋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师中的《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其一)》,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离去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才能的赞赏。

“诏从东海付南麾,戎乘前驱上将威。”这两句开篇即展现了一种雄浑壮丽的气势。东海与南麾,指的是远方和边疆的地方,说明余靖侍郎受命于朝廷,从遥远的地方执行使命,显示出其职责之重要及地位之尊贵。“戎乘前驱上将威”,则描绘了他在军旅中的英勇与权威。

“异俗已传吾父至,斯文更咏我公归。”诗人通过“异俗”一词,暗示余靖侍郎所到之处文化习俗不同,但他的父亲或先辈已经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半句“斯文更咏我公归”,则表明余靖侍郎不仅继承了家风,而且还要带回更多的文化成就。

“岁时职贡还朱绂,昼日恩光赐衮衣。”这两句写的是朝廷对余靖侍郎的赏识与厚待。“岁时职贡”意味着按照时节应送达的贡品,而“还朱绂”则是这些贡品被归还,象征着朝廷的恩赐无边。下句“昼日恩光赐衮衣”,则更直接地表达了皇帝对余靖侍郎恩泽如同明亮的太阳一般普照。

“昔往今来亦何速,长亭杨柳尚依依。”这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情感。昔日与今日相比,时间过得何其迅速,而“长亭杨柳尚依依”则是对即将离别场所的一种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余靖侍郎功业的称颂和对其离去的不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47)

李师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其二)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

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

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

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唐州太守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于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留题龙隐岩寺

绝顶神灵宅,危空宝榻开。

层□□□□,□德出氛埃。

□□□□□,岩光□□来。

□□□一息,鸣鸟共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节已近未闻来朝寄奉(其一)

我在漓江上,君行瘴海浔。

因劳南去梦,暂望北归心。

别后年华改,新来雨露深。

凭栏望书信,一字抵千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