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树中草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草木虽然无情,因为彼此的依靠尚可以生存。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注释

客土:异地的土壤。
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树中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力与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到感悟。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这两句描绘了草被鸟儿带到了一个已经枯萎的桑树旁。这里的“误”字用得甚妙,它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无处不在,也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哲思,即使是偶然进入的环境,生命力也能寻找到生存的可能。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在异乡的土地上扎下了脆弱的根,但即便如此,当春天到来时,它依旧没有死亡。这两句诗展示了草这种生命体顽强求生的精神,以及它对生存机会的坚持。

“草木虽无情, 因依尚可生。” 这里表达的是尽管草木没有情感,但只要有所依附,就仍然能够生长。这里的“因依”二字,既指草木对环境的依赖,也隐含着生命对生的渴望。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最后两句诗探讨了一个哲学问题,即自然界中,连同出一条枝上的叶子都能各自有枯萎和繁盛之分。这里的“如何”表达了一种困惑或惊讶,同时也是对生命多样性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草木生长环境与生命力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顽强求生的壮丽景象,以及生命力在不利条件下仍能找到生存之道的奇迹。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杂曲歌辞.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形式: 乐府曲辞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客从昆崙来,遗我双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

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

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

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形式: 古风

杂诗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