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卖炭翁.苦官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馀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砍柴烧炭。
满脸灰尘,烟火熏得他脸色发黑,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黑漆漆的。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呢?只是为了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单薄,却担心炭价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上落了一尺厚的雪,清晨他驾着炭车辗过冰冻的车辙。
牛疲倦了,人也饥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在市南门外的泥地中停下来休息。
那轻快地骑马而来的是谁呢?是黄衣使者和他的随从白衫儿。
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口称皇帝的命令,喝令牛车掉头向北去。
一车的炭,足足有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心里虽万分不舍,但也无可奈何。
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就绑在牛头上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卖炭翁:卖炭的老人。
伐薪:砍柴。
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苍苍: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衣裳:衣服。
口称敕:口称皇帝的命令。
驱将:强迫。
红纱:一种红色的细薄丝织品。
绫: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炭直:炭的价值,直同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卖炭人的艰辛生活。他在南山中砍伐柴火烧成炭,然后贩卖以维持生计。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地展现了卖炭人的劳累与艰辛。他卖炭所得仅够勉强糊口,更担忧炭价贱售,而希望天气寒冷以提高炭的需求。

诗中还描绘了一场夜雪之后,卖炭人在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的情景,以及官府使者来索要炭而不得不低价交易的情形。最后,“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达了卖炭人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寒冷天气下的市民需求与卖炭人艰难维生之间的矛盾,抒写了底层人民的辛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官府对于百姓疾苦缺乏关怀,只顾驱使索取的不公现象。

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展示了作者白居易对下层民众命运的同情,以及他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社会正义的声音。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官牛.讽执政也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

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右丞相,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

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沈西日红奫沦。

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

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

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

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动植飞沈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

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久获菰蒲利。

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

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独何人。

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

愿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

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

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采诗官.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

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

先向歌诗求讽刺。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