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濯足涧边石,山空水流喧。
行旅非吾事,寄此一忘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涧边洗涤双脚的场景,通过自然界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
首句“濯足涧边石”,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亲临自然、洗涤身心的画面,仿佛在洗净尘世的烦恼与疲惫。次句“山空水流喧”,以山的静默反衬水的喧腾,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照。第三句“行旅非吾事”,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最后一句“寄此一忘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通过自然的沉浸达到了言语难以表达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越日常琐碎、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涧边濯足时,脩途倦烦燠。
振策欲寻源,山空无往躅。
时燠倦长途,买舟至西郭。
烟波方渺然,坐此溪上阁。
子留且欢宴,我去成萧索。
同行不同调,此意谁与托。
庭阴双树合,窗夕孤蝉吟。
盘礴解烦郁,超摇生道心。
穷幽鲜外慕,殖志在丘园。
即此竟无得,空恨岁时迁。
川陆绵半载,烦燠当归缘。
憩此苍山曲,洗心闻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