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沈生江村韵

一径渔樵外,孤亭水树间。

池春芳草合,庭午落花闲。

僧为征诗至,儿因贳酒还。

卷帘看野色,微日下柴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易恒的《次沈生江村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江村生活画面。首句“一径渔樵外”,以一条小路引出渔夫和樵夫的生活轨迹,暗示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接下来的“孤亭水树间”进一步描绘了孤亭坐落在清幽的水边林木之中,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池春芳草合”写出了春天池塘边青草茂盛,一片生机盎然,而“庭午落花闲”则描绘了正午时分,落花飘零,显得宁静而悠然。这两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了江村的季节之美和静谧氛围。

“僧为征诗至”引入了文人墨客的雅趣,说明有僧人前来征诗,增添了文化气息,而“儿因贳酒还”则展现出村民淳朴的生活习俗,孩子为了买酒归家,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

最后两句“卷帘看野色,微日下柴关”描绘了诗人或主人家在傍晚时分卷起窗帘,欣赏窗外的自然景色,夕阳余晖洒在简陋的柴门上,整个画面充满了田园诗意,流露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村的日常生活,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向往的隐逸与宁静生活。

收录诗词(17)

易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家昆山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有陶情集

  • 字:久成
  • 籍贯:庐陵

相关古诗词

钱塘筑城过西湖述怀二首

人间秋色易萧条,湖上风光更寂寥。

龙井阴时应有剑,凤台空后不闻箫。

修眉愁澹初三月,画舫歌残第六桥。

坐看两峰千古并,蓬莱几见海尘漂?

人民城郭是耶非,几度徘徊有所思。

雷火已焚杨琏塔,劫灰又见汉家池。

岳王墓下石如马,伍相祠前云若旗。

物色由来关气象,尽抛金甲定何时。

形式: 古风

中秋对月(其一)

一览清厓万里过,百年秋兴此时多。

鲛童袂薄遗珠泪,织女机寒湿凤梭。

鹤语不知人是否,乌啼数问夜如何。

江湖莫动鱼龙寂,应有凄凉及钓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中秋对月(其二)

耿耿孤光海上流,几家空想大刀头。

欲探蟾兔应无迹,始信山河总是愁。

白露丹枫寒自化,清霜白骨烂谁收。

此身若有双凫舄,不向人间叹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中秋对月(其三)

冰壶出水净无波,不著漂漂一苇过。

鼓角声沈知夜寂,梧桐叶尽觉秋多。

年侵容鬓烦霜雪,凉到衣裳惜芰荷。

只恐桂花零落尽,空留清影自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