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脚力穷时地更偏,瘦藤危石两苍然。
山僧已识幽人意,借与禅床自在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僧的生活图景。开篇两句“脚力穷时地更偏,瘦藤危石两苍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向往和追求。在这片偏僻之地,时间似乎被忽略,仅有的生长都是些瘦弱的藤蔓紧贴在危险的岩石上,苍劲而成,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艰辛,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第三句“山僧已识幽人意”则表明山中僧侣已经洞悉了隐居者的心思,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最后一句“借与禅床自在眠”,诗人通过借助禅宗的修行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不仅是对肉体上的休息,更是精神层面的解脱。
整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照与内在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思的佳作。
不详
草树低迷爱晚晴,江天表里玉壶清。
平生心事无人会,惭愧沧波欸乃声。
钧乐云中动,銮舆天上行。
百花齐醉日,孤月独明更。
玉漏频催酒,金炉细结甍。
春秋有常幸,日日调清平。
妙选昭阳进,羞花妒六宫。
行阶莲落地,随御柳含风。
按舞天光近,徵歌烛影红。
夜深金殿合,环佩月明中。
金庭隔尘耸,玉柱插天浮。
石古不知岁,溪虚长欲秋。
绣重红错翠,锦簇阁兼楼。
望里三州远,吟边松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