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别意》,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
“朝来送归客”,清晨时分,送行的人们聚集,为即将远行的旅人准备。这里的“归客”既指即将离开的人,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复此长河湄”,长河之畔,再次成为离别的地点。长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湄”则指河流的边缘,常用来形容送别之地,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立马折杨柳”,在送别之际,人们常常会折取杨柳枝作为赠别之物。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离别与思念,折柳相赠,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不舍之情。
“已无前日枝”,与前日相比,眼前的杨柳枝已经不再如初。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离别之痛的直接表达。前日的枝叶繁茂,象征着相聚的美好;而今日的枝条稀疏,预示着离别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送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过去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