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陵汉苏建所封

寒食光辉薄,古原多夕阴。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

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

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

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清明时节的阳光微弱,古原上傍晚常常阴沉沉。
走过平陵的道路,心中的感慨多么深沉。
昔日的将军曾在此地封疆,汉朝的历史记载流传至今。
山川依旧,但英雄的事迹已埋没无闻。
村落还有烟火气息,故乡却已没有高大的树林。
依然怀念那英雄的气概,千年过去仍然威严耸立。
边境的战乱长久未平,战争的武器日日相见。
引发思绪的情感如此悲痛,何需再用战鼓之声来唤醒。

注释

寒食:清明节。
光辉薄:阳光微弱。
古原:古老的平原。
夕阴:傍晚阴沉。
平陵道:通往平陵的道路。
感慨:感慨。
昔:从前。
封:封疆。
山川宛如旧:山河依旧。
事迹:事迹。
故国:故乡。
乔林:高大树木。
尚想:依然怀念。
英雄气:英雄气概。
千古:千年。
边尘:边境战尘。
干戈:战争。
几内恸:内心深处的悲痛。
何必:何需。
鼓鼙:战鼓。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春日,行经古战场之地时的心境与感慨。首句“寒食光辉薄”,点出了时节的萧瑟和阳光的稀薄,预示了一种凄凉的情景。

接下来的“古原多夕阴”则描绘了古老的大平原上笼罩着暮色的情状,增添了一份苍茫与寂静。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行走,触发了他对历史的深切感慨。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表明诗人是在古战场之地——平陵汉苏建所封的地方游历,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进一步指出这里曾是古将军封疆的地,时间拉得很长,从汉代即有记载,历史悠久。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山川依然如故,但往昔的英雄事迹早已随风尘而逝,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无尽哀伤。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村庄仍有生机,却缺少了往日那般繁茂的树木和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时光流逝的情感。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则是诗人对于昔日英雄豪情的怀念,这份豪迈之气至今依旧令人敬仰,如同森林一般深邃而不息。

后面的“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反映了长期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以及武器铿锵声中人们的无尽追寻和对和平的渴望。"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心中的哀痛难以言说,又何需借助音乐来抒发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于英雄气概的无限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对战争长久不息所带来的悲哀。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过杨村溪

坡陁两山间,沧波旦夕骛。

高柳横澄流,岁久根全露。

细雨川上来,澜漪满沿溯。

灌木生退滩,危桥架孤屿。

石濑斲春冰,山云粉轻絮。

往岁忆经过,物色如雅素。

阳春日已远,叹息流年度。

来轨不暂停,往躅自成故。

初为闽岭游,后指江东去。

风急子规啼,何由傍归路。

形式: 古风

过屈平昭君故宅

夔州之山皆入云,夔女寝陋男不文。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平犹荒村。

三百篇后无继者,始作离骚绍风雅。

君门九重难叩阍,欲登阆风聊蹀马。

精衷写尽君不闻,徙倚怀沙泪盈把。

汉家靡曼盈六宫,明妃容与如春风。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

椒兰得得在修门,独任先生作放臣。

妃嫔无数贮金屋,秪遣王嫱犯塞尘。

万古江山虚秀气,二人贤色皆钟美。

天之生此谅应难,一弃单于一沈水。

远色苍苍难致极,吊古徘回泪沾臆。

二宅遗基自古存,石岩天深秋日昏。

沧波渺渺流遗恨,后人谁为赓天问。

形式: 古风

过覃氏水南别墅

销忧苟自诬,策杖来幽墅。

浮舟绝碧水,蹑履遵远步。

置酒危埼亭,开襟面孤屿。

川浅不兴波,春阴易成暮。

杂花开照牖,细草生侵路。

虚槛满夕岚,空阶连水雾。

物变知节暄,地僻嗟所寓。

干戈莽未定,胜集何能屡。

觞咏答佳游,更筹促归驭。

一水限山城,风烟眇回顾。

形式: 古风

防江二首(其二)

大漠与吴越,天南天北头。

虏尤涉吾地,饮马长淮流。

饮马尚犹可,莫使学操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