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六禾邮示此调,依韵报之

雨蹙幽花,日催残燕,梦觉小楼高枕。

余薰翠被,泛恨红波,柳下系骢寒噤。

妆点澄江素罗,银宇光摇,蓝壶冰浸。

渐天风湿袂,琼瑰盈把,烂逾机锦。

凭细续、断绪茸窗,连环珠腕,怕说旧情衰寝。

商量韵叶,依约吹芦,烛泪替人慵甚。

容易重阳又来,吟鬓霜新,歌眉愁沁。

付哀蝉与诉,不记梅娇姓沈。

形式:

鉴赏

这首《过秦楼·六禾邮示此调,依韵报之》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打落花朵、残燕归巢的秋景,以及主人公在小楼中醒来后的孤寂心情。"余薰翠被,泛恨红波",写的是残留的香气和泛起的波纹,寓含了淡淡的哀愁。"柳下系骢寒噤",借马匹的颤抖传达出词人的冷意。

接下来,词人将目光转向窗外,澄江如镜,月光摇曳,夜空如冰,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琼瑰盈把,烂逾机锦",以瑰丽的比喻形容景色之美,但又暗示着时光易逝,人事如梦。

词人的情感在"细续断绪"和"怕说旧情衰寝"中流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情感状态的忧虑。"商量韵叶,依约吹芦",运用音乐和自然景象寄托情感,而"烛泪替人慵甚"则以物拟人,写出词人心境的消沉。

最后,词人感叹重阳节又至,岁月匆匆,自己已添白发,歌喉也带上了忧愁。他将哀愁托付给哀鸣的蝉,暗示着无尽的思念,而"不记梅娇姓沈"则留下了一丝神秘的女子形象,增添了词的朦胧美。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陈洵独特的词风。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夜飞鹊.庚申中秋,和季裴

吟壶酽风露,人坐空明,林木满带潮声。

天涯今夜起惆怅,摇摇灯梦零星。

沧江送人去,剩疏阴梧井,怨粉莲亭。

团圆惯凝,甚秋光、一半关情。

休更望高怀远,霓舞任抛残,瑶殿深扃。

何意魂销仍在,飞乌南树,哀雁严城。

绣床倦笛,纵伤心、莫诉云屏。

怕芳尊难洗,蘋花易老,明镜霜清。

形式:

霜花腴.九日,独游西郭废园

绣篱淡菊,怨粉烟,无人漫理秋妆。

廊断蜂喧,渚清禽睇,一般为了重阳。醉题懒商。

怕旧情、无此凄凉。

记年时、梦落家园,种花招蝶展寒塘。

曾约翠微高处,叹危梯百尺,暗蘸愁觞。

悬酒车遥,停云歌尽,孤游自力能强。待寻钓梁。

只未成、归隐江乡。向宵深、照野星河,下鸿犹带霜。

形式:

曲玉管

海雨啼绡,霜林叠锦,逡巡等得秋归了。

却被城乌惊起,一晌魂销。坐无聊。

赪赪空尊,匆匆凉绪,重阳展尽佳期少。

梦觉罗衾,点检都付回潮。到今宵。

暗恼西风,苦抛下、欺人年事,又还自在高寒,依然月殿星桥。

尽逍遥。

剩人间帘户,有点初来情味,蝶愁蜂惨,满目山川,属付渔樵。

形式:

霜叶飞.晦闻南归过访,别七年矣。飘摇倦侣,感念近远,聊述此解

雁边人到。黄花后,相携秋事先了。

倦蒲衰柳未全凋,不似关河早。送白日惊涛去鸟。

吹衣仍爱清风好。

怕路入横塘,古梦咽、苍烟碎乱,隔鸥残照。

还记旧日西城,哀时俊侣,望极逃世藜藋。

芰衣谁为染缁尘,恨满长安道。看寂寂吾庐漫老。

频年忧患文章少。

谢故人、牵闲事,自卷霜帘,燕沉歌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