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自遣

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

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閒。

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

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书斋自遣》由清代诗人张玉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处书斋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联“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开篇即点明诗人性格孤僻,与世俗缘分稀少,整日闭门于书斋之中,远离尘嚣。这里的“故关”既指实际的书斋之门,也暗喻心灵的避世之所,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颔联“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閒。”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和心态转变。随着儿女成长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加,原有的家业逐渐减少;而对功名的淡泊,使得他能够更加自由地享受闲适的生活。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自我解脱与追求。

颈联“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转而描写书斋内的景象。炉中的篆香缭绕,散发出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是历史的痕迹;而窗外的浮云则变幻莫测,如同女子的发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这两句以静观动,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尾联“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收束全诗,强调了诗人在书斋中唯一的精神寄托——诗歌创作。引用陶渊明责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书斋,但内心充满激情,愿意像陶渊明一样,通过诗歌表达真我,抒发情感,不为外界所束缚。这一联不仅呼应了题目《书斋自遣》,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书斋自遣》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生活态度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5)

张玉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咸丰庚申四月十三日,江邑失守,东乡民团未散,虽连获胜仗,然早知势不可支,祸临旦夕矣。端午日,犹率族人诣祠祭献,悲号永别。至六月十一日,果掠华墅。自后贼踪不绝,居民东奔西窜,十室九空。忽忽经年,又值端午矣。时暂栖陶氏延野堂,有感而作

去岁值今辰,挥泪别先祖。

今岁更流离,客舍逢端午。

蘋藻不克荐,魂梦谒祠宇。

有家不得归,避敌如避虎。

一年复一年,春风又夏雨。

令节徒徘徊,聊以酌村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许凤山焚香静坐图

天地一劳区,人世苦鹿鹿。

角利复角名,终岁疲奔逐。

劳故不能静,能静即是福。

境静心不静,寸衷尘万斛。

心静身不静,何处避凡俗。

君家有仙灯,华阳得道足。

观君静坐图,令我意枨触。

安得出红尘,把臂入深谷。

形式: 古风

挽胡皋飏

簪缨几辈误封圻,甘把千秋让布衣。

马革一朝皮骨裹,龙山六月雪霜飞。

一腔热溅平生血,只手坚持死后旂。

寄语高堂休怅悒,生儿如此是全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野步

昨宵梦里旧江东,信步行来迥不同。

饱寇所留都是馂,薙山满眼尽成童。

断桥隐约寒烟外,破屋攲斜夕照中。

一路芦花风瑟瑟,穷通想到古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