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书斋自遣》由清代诗人张玉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处书斋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联“我生孤僻俗缘悭,竟日阑珊闭故关。”开篇即点明诗人性格孤僻,与世俗缘分稀少,整日闭门于书斋之中,远离尘嚣。这里的“故关”既指实际的书斋之门,也暗喻心灵的避世之所,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颔联“儿女债多遗业减,功名心淡此身閒。”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和心态转变。随着儿女成长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加,原有的家业逐渐减少;而对功名的淡泊,使得他能够更加自由地享受闲适的生活。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自我解脱与追求。
颈联“炉中馀篆萦蝌蚪,槛外浮云幻髻鬟。”转而描写书斋内的景象。炉中的篆香缭绕,散发出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是历史的痕迹;而窗外的浮云则变幻莫测,如同女子的发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这两句以静观动,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尾联“惟有诗篇足吟咏,渊明责子未曾删。”收束全诗,强调了诗人在书斋中唯一的精神寄托——诗歌创作。引用陶渊明责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书斋,但内心充满激情,愿意像陶渊明一样,通过诗歌表达真我,抒发情感,不为外界所束缚。这一联不仅呼应了题目《书斋自遣》,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书斋自遣》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生活态度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