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德自燕中西归省我于汾州天宁寺

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友人从燕地归来探望诗人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怀旧之情。首句“一载燕台别”,简洁明了地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与地点,燕台,这里指代燕京,暗示了友人与诗人的深厚友谊。接下来的“频承注问书”,则展现了友人对诗人的关怀与思念,通过频繁的书信往来,传递着彼此的牵挂。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天空中的飞鸟离去,预示着季节的更替,秋天的到来,而大雁南飞则是秋季特有的景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时光流逝、岁月更迭之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与对友情的珍视。“共识班衣重”,意为共同经历过的美好时光难以忘怀,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偏怜皂帽疏”,则可能是在感叹友人旅途劳顿,或是对友人朴素装扮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关心。

最后,“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描述了友人归来的场景,以轻松的姿态骑着马匹,探访山林间的樵夫和渔民,既展现了友人归家后的悠闲与自在,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深厚情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友情的温暖与珍贵。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寄次耕(其一)

入雒乘轩车,中宵心有愠。

傥呼黄耳来,更得辽东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问]韵

寄次耕(其二)

六鳌成簸荡,夜宿看星河。

相对愁珠桂,流民辇下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寄次耕(其三)

尝披秋兴篇,欲作东皋计。

闻有二毛人,年才三十二。

形式: 五言绝句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沾方读盐铁论

积雪冻关河,我行复千里。

忽闻弦诵声,远出衡门里。

在汉方盛时,言利宏羊始。

桓生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发愤刺公卿,嗜利无廉耻。

片言折斗筲,笃论垂青史。

矧乃衰乱仍,征敛横无纪。

转饷七盘山,骨满秦川底。

太息问朝绅,食粟斯已矣。

幸哉荀卿门,尚有苞邱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