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家僧人释元肇在山中生活的自在与超脱。首句“一从神武挂冠缨”暗示了诗人曾有过世俗的生活,而后“便入千峰适性情”则展现了他遁入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接着,“已向耆英逃姓字,肯因杨柳作歌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名利的逃避,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不愿为世俗所束缚。
“石田水冷菖蒲节,茅屋云深薜荔荣”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菖蒲与薜荔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和谐。“白发山僧知此意,时时来听野泉声”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与同样寻求内心平静的山僧之间的默契与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充满了超然物外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