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阶庭暂托根,只与绿苔亲。
自少枝条分,不争花卉春。
轻寒青瘦硬,出槛紫鲜新。
风雨时吹洗,含芬待主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古雅书院围墙边的兰花景象。诗人通过兰花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生活态度的向往。
"阶庭暂托根,只与绿苔亲"两句,写出了兰花生长在古朴的台阶旁,与青苔为伴,不争夺世间的繁华。这里的“阶庭”指书院中的高台,“绿苔”则是细小的野草,象征着兰花与大自然的亲和。
"自少枝条分,不争花卉春"这两句诗表达了兰花自幼便不同于其他花卉,它不与世间的繁华争春,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与纯洁。这也隐喻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轻寒青瘦硬,出槛紫鲜新"这两句描写兰花即使在寒冷中依旧坚韧不拔,颜色鲜艳。其中“轻寒”指的是春日清晨的微寒,“青瘦硬”则形容兰叶的特性;“出槛”意味着超越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紫鲜新”则是兰花的颜色,既有别于其他花卉之新鲜。
"风雨时吹洗,含芬待主人"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兰花即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清洁,期待着主人的到来。这里的“风雨”象征着世间的坎坷与磨难,“含芬”则是兰花特有的清香;“待主人”则是兰花对知识分子的等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兰花,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淡泊名利以及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理念。
不详
一裘一葛一纶巾,包裹父生师教身。
不见分毫裨世界,空遗八十有年人。
老无闻道安可死,间得读书惟一贫。
四万八千毛孔里,从头看得总皆仁。
百年尚有一十六,天不穷人人自穷。
未解寡尤并寡悔,若为知至又知终。
如真可死何妨死,欲养不中那得中。
无可奈何委诸命,狂澜终久必须东。
自愧身无济世才,茅斋高卧白云隈。
堂堂玉立窗前竹,叠叠前铺砌上苔。
白鸟去边春日落,青山断处晚潮来。
逢人不必言时事,共把情怀对酒开。
暧入纱巾淡淡风,倚楼客思话无穷。
前山倒影摇春水,野火飞烟入暮空。
无数舟人相尔汝,一群沙鸟自西东。
江流不碍钟声度,和雨收来八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