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洪阳殿读豫章四首(其一)

月出何皎皎,照我堂南端。

愁人苦难夜,踯躅起长叹。

长叹将何思,念我平生欢。

江湖万馀里,道路阻且难。

孤雁过我庭,悲鸣风正寒。

愿传尺素书,报尔青琅玕。

书成在怀袖,涕下不能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月光皎洁,却因思念远方友人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月光下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

首句“月出何皎皎”,以月光的明亮引出夜晚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接着,“照我堂南端”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诗人所在的地点,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愁人苦难夜,踯躅起长叹。”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愁苦与无奈。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无法入睡,只能起身长叹,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长叹将何思,念我平生欢。”诗人开始思考起与友人往昔的欢乐时光,这种回忆既温暖又令人感伤,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湖万馀里,道路阻且难。”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相见不易的现实困境,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孤雁过我庭,悲鸣风正寒。”诗人借孤雁的悲鸣,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含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愿传尺素书,报尔青琅玕。”诗人希望能够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质的赞美,如青琅玕一般纯洁美好。

“书成在怀袖,涕下不能看。”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写完书信后,因思念过度而泪流满面,无法直视自己所写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强烈与真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哀愁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张洪阳殿读豫章四首(其二)

昔我从良友,翩然游帝傍。

有如双黄鹄,厉翮起高翔。

风波一相失,天路何阻长。

三秋为一日,噭噭遥相望。

周周啸俦匹,衔羽正徬徨。

麋鹿索其群,孤号在莽苍。

咄咄久沉吟,为君心内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张洪阳殿读豫章四首(其三)

海上有浮云,郁郁双龙阙。

何意回飙吹,翳此瑶台月。

风雨忽冥冥,九关不可谒。

直木忌为材,甘井常先竭。

人生百年内,鼎鼎何超忽。

日月跳两丸,谁鍊黄金骨。

富贵亦何为,芳华有时歇。

寄声问所钦,好食山中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寄张洪阳殿读豫章四首(其四)

王阳方结绶,贡禹亦弹冠。

虞卿为其友,解印去邯郸。

千金重然诺,百折不辞艰。

穷达相与俱,飞沈岂异端。

末世逐荣宠,斯道亦已难。

袅彼女萝枝,缠绵诚可叹。

君为千尺松,我为一握兰。

兰松不相结,惟以共岁寒。

形式: 古风

寄习豫南太史闽中二首(其一)

飒飒双鸣鹤,集彼玉树林。

凌风振逸响,各有九霄心。

如何乖羽翼,形影互飞沈。

君滞炎海上,我栖梁父阴。

伫立望川梁,江路迥且深。

岂无一札书,飞鸟不怀音。

眷彼越乡叹,感此年岁侵。

一为同心谣,涕下沾衣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