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习豫南太史闽中二首(其一)

飒飒双鸣鹤,集彼玉树林。

凌风振逸响,各有九霄心。

如何乖羽翼,形影互飞沈。

君滞炎海上,我栖梁父阴。

伫立望川梁,江路迥且深。

岂无一札书,飞鸟不怀音。

眷彼越乡叹,感此年岁侵。

一为同心谣,涕下沾衣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开篇以“飒飒双鸣鹤”起兴,借鹤的鸣叫象征着友情的呼唤与共鸣。鹤集于“玉树林”,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高洁的情操和纯洁的友谊。接着,“凌风振逸响”描绘了鹤在风中振翅飞翔的景象,暗喻了诗人与友人虽相隔遥远,但心灵相通,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各有九霄心”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友人志向高远,渴望达到更高的境界。然而,“如何乖羽翼,形影互飞沈”则揭示了现实中的阻隔,两人虽然心存向往,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相聚,形影相吊,孤独而沉寂。

“君滞炎海上,我栖梁父阴”两句,通过空间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所处环境的关切与无奈。炎海与梁父阴,分别象征着炎热与寒冷,暗示了生活的艰难与挑战。诗人虽身处不同的环境,但心系彼此,相互牵挂。

“伫立望川梁,江路迥且深”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江路的“迥且深”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也隐喻了情感上的隔阂与挑战。

“岂无一札书,飞鸟不怀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尽管有书信可以传递消息,但似乎连飞鸟都不愿带去友人的问候,暗示了沟通的困难与情感的难以传达。

“眷彼越乡叹,感此年岁侵”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年岁的侵袭不仅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感叹。

最后,“一为同心谣,涕下沾衣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万里,心中的那份默契与理解依然如初,泪水不禁滑落,浸湿了衣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以及对友情、时间和距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习豫南太史闽中二首(其二)

日夕登高台,悠悠望南海。

南海不可从,万里阴云霭。

念我同心人,留滞方何在。

一出咸阳门,岁事数已改。眇眇睇空江,晔晔生兰?。

日晏江水寒,美人殊不采。

如何桃李颜,含笑扬光彩。

保尔岁寒心,芳华自晻霭。

形式: 古风

送田钟台宫谕视篆南都二首(其一)

东风入上阑,众草靡靡绿。

有客远行游,倚舟河水曲。

河水深且长,帆樯千里瞩。

金陵佳丽都,洵美多旧俗。

石渠对图史,吏隐谐所欲。

奈何卑栖子,风尘独踯躅。

缘木谅难工,积薪空自束。

极眺远行云,愿作双黄鹄。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送田钟台宫谕视篆南都二首(其二)

别日一何久,会日一何难。

浮云满天地,游子路间关。

为君置斗酒,四座惨无欢。

仰视明星辉,俯观沟水澜。

聚散谅无准,浮沈宁足叹。

少年多意气,碌碌非所安。

愿敦久要谊,相期以岁寒。

形式: 古风

夏日邀朱令君饮楮村石淙

山公在襄阳,日醉习池月。

歌声起铜鞮,至今名未歇。

我侯有仙标,邈与世人绝。

抱琴出邑郭,来采石淙蕨。

石淙何潺湲,流水喷玉屑。

萧飒洞壑鸣,五月寒人骨。

方塘一片石,混沌本无缺。

自从庖羲来,画作赤文裂。

远望峡水流,犹似天山雪。

此中有真赏,欲语不可说。

扫苔卧石坪,山月归可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