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诸葛公祠

坏垣欹径野花幽,肃肃灵祠祀武侯。

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

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

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庄重的祭祀场景。首句“坏垣欹径野花幽”,以破败的墙垣和弯曲的小径,以及幽静的野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宁静美。接着,“肃肃灵祠祀武侯”一句,点明了地点与祭祀的对象——诸葛亮,即武侯,通过“肃肃”二字,表现了祠堂的庄严与祭祀的隆重。

“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氛围。村民在傍晚时分献上一盂红饭,象征着对先贤的敬意;庙门外,黄桑树千株,秋色满园,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远。

“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这两句则通过壁画与现实景象的对比,展现了祠堂内的艺术氛围与外界的劳作景象。壁画中的女子,或许是对诸葛亮生前风采的追忆或象征,而山下的征人与役马牛,则代表了历史的艰辛与人民的劳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与情感的丰富性。

最后,“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与惋惜之情。诸葛亮曾游历渭水,其英名与功绩如同天边的大星,虽已陨落,但光芒永存。诗人通过“太息”与“大星流”的比喻,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也寄托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与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4)

冯廷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华宅

水没方城蔓草肥,司空旧第满斜晖。

人亡劫火群书散,屋老秋风一剑飞。

广武勋名怜寂寞,式乾谏事记依稀。

如何少目《鹪鹩赋》,却到封侯不解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咏史

今年拜少翁,明岁封栾大。

孰谓无神仙,有时见海外。

文成食马肝,五利亦诛死。

孰谓有神仙,禁方举妄耳。

殢骨非仙才,仙才安在哉?

大钧布群物,修短一胚胎。

至人独不朽,不朽非形骸。

形式: 古风

东轩遣兴

顾此明月下,慨然思古人。

古人不得见,世远久失真。

独留诗书在,千载如有神。

诵读思尚友,风期遥可亲。

毋为守章句,兀兀徒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简郑山启

闭关屏人事,悠然习琴书。

春色从天来,梅花发庭除。

眷言同心友,音尘一何疏。

道里岂云远,咫尺东西居。

日暮方停云,好风吹敝庐。

中庭望明月,伫立空踟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