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沈沈。

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

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

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会的愉悦情景。开篇两句“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沈沈”设置了一种沉稳、深远的氛围,传递出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

接下来的“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则是说诗人的老朋友从洛阳带着初解封印的文书而来,与一位来自山东的小官员一起前来探访。这表明了诗人在社会上的声望和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仰慕和追寻。这里的“上卿”应指的是李卿,即诗中所提到的被尊崇的人物,而“大名不朽”则是对其才华和声望的肯定。

接着,“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他经常推荐国内的贤才,而在聚会时,对待宾客却是细心而不失礼数,只不过是斟酌酒水以示殷勤。

“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则描绘了宴席结束后诗人饮得酩酊大醉,想要表达归家的愿望,而门前的骏马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

最后,“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表现出围观者众说纷纭,但诗人并不介意这些议论,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人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人生画卷。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沈。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淩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渔父歌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形式: 古风

登广陵栖灵寺塔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形式: 古风

登百丈峰二首(其一)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