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吏部(其一)

健才事声名,抚案走百吏。

法家冠柱文,好以杀为戏。

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

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凭借才能追求声誉,处理政务忙碌应对众多官吏。
崇尚法治,喜好以严酷的刑法为炫耀手段。
希望留下深远影响,而非一时畏惧。
近期的民众请愿,并非全出于真正民意。

注释

健才:出众的才能。
事声名:追求名声。
抚案:手扶案几,指处理政务。
走百吏:忙碌应对众多官员。
法家:崇尚法治的人。
冠柱文:柱上刻有法律条文。
好以杀为戏:喜好以严酷刑法为炫耀。
戏:炫耀或游戏。
要留:希望留下。
百年思:长远的影响。
莫令:不要让。
一时畏:一时的畏惧。
近时:最近。
攀辕民:请愿的民众。
未必:不一定。
皆民意:全出于民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珍所作的《送赵吏部(其一)》。诗中描绘了赵吏部才华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声名显赫,手下官吏众多,他崇尚法治,甚至喜好以严酷的刑法来维护秩序,似乎把死刑视为游戏。然而,诗人提醒他,真正的历史评价不应只留下短暂的敬畏,而应追求长远的思虑,让后人怀念他的公正而非恐惧。最后,诗人指出,近来百姓拦车的行为,并非全出于对赵吏部的真心拥戴,可能还有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晦的批评,表达了对赵吏部权力运用方式的反思,强调了德政与仁爱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60)

释善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赵吏部(其二)

千家煮蔗浆,万里随风桅。

谷少蔗愈多,荒岁不疗饥。

初闻下令严,巨贾颇不怡。

至今训农文,可配七月诗。

形式: 古风

送徐国录守英德

君侯少举摩天翮,笔阵堂堂万人敌。

上书自请斗大州,不独爱闲犹爱石。

爱闲庭讼自简寂,爱石不同牛李癖。

参军主簿公举刺,何必喜怒见颜色。

高台盛贮锦屠苏,何如烟林土花碧。

公馀共赏有欢伯,语妙一笑欲堕帻。

假令鳌禁未遭遇,传至鸡林能别识。

大材小用从古然,善舞岂曾嫌地窄。

愧无肤寸可及物,叠盖重金竟何益。

霜寒系舟峡江侧,应念坡仙抚遗迹。

江流可沿深可?,此水至洁能纳污。

形式: 古风

送傅左司赴袁州(其一)

长安貂蝉贱如土,故家文献馀一缕。

平生粗疏不媚妩,直语岂知犯张禹。

腰间金印丈二组,我自弃置君自取。

儿时翰墨跨诸父,投老为郎方齿叙。

天关耽耽守九虎,一节临遣复不与。

介堂卜筑开宿莽,谁知公意颇有主。

眼明沙鸥喜欲舞,便请衣冠挂神武。

圣朝留戣非为愈,勿薄淮阳宜叱驭。

形式: 古风

送傅左司赴袁州(其二)

宜春古郡联荆渚,曩年尝梦公补处。

峥嵘老气横九州,直前莫作分外虑。

秋田旱渴思霖雨,君命敢徐宁畏暑。

击强锄奸雷破柱,仰山古佛亦肯许。

州黉一记最奇古,机综远祖昌黎愈。

眼前琐尾相品署,知公千百未一取。

秋空仰瞻鸿鹄举,政恐是中有新句。

三年奏课返林坞,煮茶贺公公莫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