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盘谷

巉岩太行高,其下有幽谷。

环绕两峰间,盘向廓山腹。

甘泉注肥畴,茂草映修木。

势阻绝喧哗,岩深易潜伏。

昔人有李愿,筑地一居独。

白鸟依芦塘,菰花映茅屋。

心怡适所安,忧大反忘欲。

掉头不肯应,谓我此乐足。

友人韩昌黎,文章惊世俗。

长言贵生毛,落落灿珠玉。

好事买名石,镌文寄崖隩。

已经三十年,磨灭仅可读。

我来不复见,命吏广追逐。

访知石氏遇,犹畏长官督。

不爱石上字,秋风一砧覆。

易之以千金,复使置岩麓。

从此生光辉,万古从瞻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盘谷的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诗人杜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盘谷的静谧与和谐,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首句“巉岩太行高,其下有幽谷”,开篇即以雄伟的太行山为背景,引出盘谷的隐蔽与神秘。接着,“环绕两峰间,盘向廓山腹”描绘了盘谷的独特地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处秘境。

“甘泉注肥畴,茂草映修木”则展现了盘谷的丰饶与生机,泉水滋养着肥沃的土地,茂盛的草木与高大的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势阻绝喧哗,岩深易潜伏”进一步强调了盘谷的宁静与隐秘,远离尘嚣,成为理想的避世之地。“昔人有李愿,筑地一居独”提到了历史上的李愿,他选择在此隐居,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白鸟依芦塘,菰花映茅屋”通过白鸟、芦塘、菰花和茅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氛围。“心怡适所安,忧大反忘欲”表达了隐士们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忘却尘世烦恼的心境。

“掉头不肯应,谓我此乐足”则是对李愿的赞美,他拒绝外界的诱惑,认为在这里的生活已经足够快乐。“友人韩昌黎,文章惊世俗”提到了另一位文学大家韩愈,他的文章震撼了世人,与李愿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长言贵生毛,落落灿珠玉”赞扬了韩愈的文章如同璀璨的珍珠,充满了智慧与力量。“好事买名石,镌文寄崖隩”描述了人们为了纪念韩愈,购买名石并刻上文字,寄情于自然之中。

“已经三十年,磨灭仅可读”感叹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文字如今已模糊不清。“我来不复见,命吏广追逐”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眼见到这些珍贵文字的遗憾。

“访知石氏遇,犹畏长官督”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即使在古代,人们也懂得珍惜文化遗产。“不爱石上字,秋风一砧覆”表达了对文字被自然侵蚀的惋惜之情。

“易之以千金,复使置岩麓”展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不惜代价保护和传承。“从此生光辉,万古从瞻瞩”预示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永远照亮后人的道路,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盘谷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李庠郊居

扬子东湾下板桥,密篱迂巷半通桡。

霜鸣郭外深秋月,水到门前半夜潮。

看著竹林成竹笋,别来箕树长新条。

相逢未语平生意,莫忘倾樽慰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春游东林寺

一到东林寺,春深景致芳。

形式: 押[阳]韵

上牢盆使

椿儿绕树春园里,桂子寻花夜月中。

形式: 押[东]韵

采莲

常闻浣纱女,复有弄珠姬。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