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七)》。陈恭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荔枝的品尝体验,以及对荔枝独特品质的赞美。
首句“谱中诸品遍曾尝”,诗人首先提到自己品尝过各种各样的水果,以此为背景引出对荔枝的特别关注。接着,“晚熟增江久未忘”一句,点出了荔枝生长在增江流域的独特环境,强调了荔枝的成熟时间较长,因此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这两句通过对比,将荔枝的口感与哀梨进行比较,强调荔枝的清甜纯净,没有杂质,如同甘露般清新,却又不同于普通的浆液,展现出荔枝独特的风味。
“已知忧至良堪解,见说颜衰可复光。”这里诗人借荔枝的食用,表达了对消除忧虑、恢复容颜的期待,体现了荔枝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寓意。
最后,“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诗人又提到了新州的香荔,进一步扩展了荔枝种类的多样性,并以端溪作为距离的象征,强调了荔枝即使远隔重山,其美味依然能够传达到人们的心中,表达了对荔枝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和独特之处,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