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伯长

曾侯江南英,文章有家法。

坚壁仁义涂,势若太山压。

跫然过我语,如热得清箑。

为言行赴官,扁舟泛苕霅。

炙手公卿门,眼底端不乏。

吾人倘闻道,执圭同荷锸。

谓予言不信,捧盘与君歃。

形式: 古风 押[洽]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的《送曾伯长》。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曾伯长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对待官场的态度。开篇“曾侯江南英,文章有家法”,赞美曾伯长在江南地区才华出众,其文章遵循家族的传统规范。接着“坚壁仁义涂,势若太山压”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曾伯长坚守仁义之道,其影响力如同泰山一般沉重。

“跫然过我语,如热得清箑”则表现了曾伯长来访时的亲切感,如同在炎热中得到一把清凉的扇子。接下来“为言行赴官,扁舟泛苕霅”表明曾伯长为了实践自己的言行而前往官场,乘坐小船在苕霅(水名)上航行,展现了他追求理想的决心。

“炙手公卿门,眼底端不乏”描绘了曾伯长在权贵面前的从容不迫,眼中不缺乏对事物的洞察力。最后“吾人倘闻道,执圭同荷锸”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曾伯长一同追求真理,无论是手持象征权力的圭玉还是扛起劳作的铁锹,都愿意与之同行。最后一句“谓予言不信,捧盘与君歃”则是诗人对曾伯长的承诺,即使对方不相信,也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曾伯长的个人魅力和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谊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送汪叔野(其一)

汪子躯干小,劲气横秋霜。

累累诸儒中,轩然无老苍。

平生读书功,短檠照夜窗。

相从近两年,觉我旧学荒。

为言将远适,随兄泛潇湘。

欲濯尘土心,胸怀吞九江。

愿言勉此志,无为忧患伤。

待得秋雁飞,寄书来草堂。

形式: 古风

送汪叔野(其二)

两汪皆于菟,季也何其怒。

三年屏鲜腴,藜藿未尝饫。

铁心不可拗,出语等刀锯。

贪夫既激昂,壮士亦惊顾。

落笔波涛翻,可接乃兄武。

科名盖馀事,文章徒媚妩。

欲筑平生基,更师黄叔度。

形式: 古风

哭陈居士

国欲求忠臣,忠臣乃孝子。

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

居士丘园英,参禅得佛髓。

家有两男儿,孝秀冠闾里。

大儿守名教,小儿饱书史。

颀然诸子孙,眉目皆可喜。

人言居士亡,居士实不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经台

吾祖牧临汝,滞讼清公庭。

胥吏退雁鹜,疏帘挂寒厅。

鼓角唤幽梦,草色池塘青。

双旌引五马,驾言出郊坰。

足蹑云端屐,手展贝叶经。

税驾妙高台,几砚陈轩棂。

朱墨纷在眼,梵宇森如星。

台倾人已寂,声名蔼馀馨。

想公忘言处,角挂山中羚。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