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泛西湖

四面青山紫绣围,平湖万顷碧罗衣。

风摇酒面金鳞活,月弄波光玉篆飞。

醉客半眠红烛下,画船行唱采莲归。

十年衣袖遮尘土,惆怅飞云满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四周都是青山如紫色绣帷环绕,广阔的湖面像万顷碧绿的罗衣铺展。
清风吹动,酒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月光洒落,湖波闪烁如玉篆飞舞。
喝醉的人半躺在红烛之下,画舫上的人们唱着采莲曲归去。
十年来,衣袖上沾满了尘土,心中充满惆怅,只见飞云弥漫在青翠的山色之中。

注释

四面:周围。
青山:绿色的山峰。
紫绣:紫色的刺绣。
围:环绕。
平湖:平静的湖面。
万顷:极言面积广大。
碧罗衣:碧绿的绸缎。
风摇:风吹动。
酒面:酒杯表面。
金鳞:比喻泛起的金色涟漪。
活:生动。
月弄:月光摇曳。
波光:湖面的反光。
玉篆:形容月光或波纹如玉的文字。
飞:飘动。
醉客:喝醉的人。
半眠:半睡半醒。
红烛:红色的蜡烛。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行唱:边走边唱。
采莲归:采莲后归去。
十年:多年。
衣袖:衣袖上的尘土。
遮尘土:积满尘土。
惆怅:忧郁,伤感。
飞云:飘荡的云彩。
翠微:青翠的山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回忆西湖美景时的情感体验。首句“四面青山紫绣围”,以生动的色彩比喻,形象地写出西湖四周山峦青翠如锦绣,环境优美。次句“平湖万顷碧罗衣”则将湖水比作一匹巨大的碧绿绸缎,展现出湖水的广阔与宁静。

“风摇酒面金鳞活”写风轻轻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仿佛是金色的鱼鳞在跳跃,富有动态感。而“月弄波光玉篆飞”则通过月光下的波光粼粼,想象为玉篆(可能指玉雕的文字或图案)在水中飘动,增添了神秘和诗意。

“醉客半眠红烛下”描绘了诗人或游客在醉意中倚着红烛,半梦半醒的状态,流露出闲适与惬意。最后一句“十年衣袖遮尘土,惆怅飞云满翠微”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十年时光过去,曾经的欢愉如今只能在记忆中找寻,心头充满淡淡的惆怅,望着远处的翠微山色,更显离愁别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怀旧情感。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月波楼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水馆

绕舍清流淙碧玉,尘怀开阔洒然醒。

窗棂风入秋气活,桥脚倒撑天面青。

露湿风标红芰老,雨生鳞甲伏龙腥。

将书借取琴高鲤,从此横骑入杳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王氏园

车马少行迹,邻僧为掩门。

飞泉鸣似雨,老竹瘦于孙。

幽鸟静相语,晚花寒亦繁。

主人双绶重,游客倒金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东园招孙中叔

花路横梢已碍马,断无人迹赏年芳。

绿杨成穗点著地,蝴蝶作团飞过墙。

不禁梦回多黯郁,长因酒后得凄凉。

期君待与春翁约,买取东风任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