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碧空无雨忽潺潺,此水何人激在山。
塔现玉光依石侧,柱因冰冻沥檐间。
长风浩荡更相和,元气淋漓挽不还。
欲究本来源出处,湘江谁借一枝斑。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碧空无雨忽潺潺",已设定了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给人以悬念。紧接着"此水何人激在山",则引发了读者对这突发水声的好奇与探究。
接下来的"塔现玉光依石侧,柱因冰冻沥檐间",不仅描绘了山中景象,更通过“玉光”和“冰冻”两个意象,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肃穆。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使读者在温暖(玉)与冷清(冰)的对照中感受自然之美。
"长风浩荡更相和,元气淋漓挽不还"一句,则是对上述景象的进一步渲染。"长风浩荡"表达了一种无边界的广阔与自由,而"元气淋漓挽不还"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磅礴与不可抗拒。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欲究本来源出处,湘江谁借一枝斑。"这里的“究”和“借”两个动作,显示了诗人对这突发水声渊源的追根究底,以及对自然之美的一种向往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奇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他对大自然深刻的感悟。
不详
兹日定何日,前山连后山。
吾曹凡事懒,此去几时还。
复辟尚英爽,弃官真等闲。
异时怀二子,惆怅此山间。
世路日益险,道根终自深。
因劳踏石足,倍起爱山心。
地冷雪常在,岁穷天更阴。
今宵投宿处,知度几层林。
南风不为雨,躬即宝陀求。
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
玉渊真水府,三峡跨长虹。
万斛镕银泻,千檛战鼓雄。
倚天危石立,透地密泉通。
四海思霖雨,龙奚久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