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学连公挽诗(其二)

弱冠论交老更坚,平生风义想前贤。

银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联名四十年。

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

酸风送子寒山暮,鸣壑摇松亦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弥逊创作的《宝学连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友情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首句“弱冠论交老更坚”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友情变得更加坚固不移。这里的“弱冠”指的是年轻时期,“论交”是讨论或评价交往,“老更坚”则强调了时间的考验下友谊的坚定。

紧接着,“平生风义想前贤”展现了诗人对先辈高洁品行的追思和向往,表明他对于朋友的选择有着较高的道德标准。在这里,“平生”意味着一生的时间,“风义”指的是品行或风范,“想前贤”则是怀念那些品格高尚的人。

“银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联名四十年”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和事件强化了友情的主题。诗人用“银峰告政”来比喻朋友之间信息的传递不受距离限制,而“雁塔联名”则是指两人名字相连,如同书写在一起,表达了长久的交谊。

在“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中,“漫许”意味着广泛、无边际,“赤心”代表纯洁真挚的情感,“酬雨露”则是比喻用自己的真诚回报朋友,如同甘露般滋润。后半句“终成白发傲林泉”描绘了诗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以保持这份高洁情谊为傲。

最后两句,“酸风送子寒山暮,鸣壑摇松亦泫然”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这里“酸风送子”指的是秋风送爽,引申为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寒山暮”则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人情淡漠的氛围。而“鸣壑摇松亦泫然”中,“鸣壑”是指山谷间的鸟鸣声,通过这种声音来传递诗人的心绪,使得全诗在结尾处增添了一份深远和空灵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高度评价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纯洁、高尚、坚定不移的情谊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宝学连公挽诗(其一)

男儿死尔未应悲,可惜胸中尚有奇。

绝域英声宜早岁,楚庭高议补明时。

壮怀自感中流楫,旧爱今存岘首碑。

天独不能遗此老,盖棺两鬓未全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知郡郑公挽诗

拾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

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剩欲赖当时。

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知郡韩公挽诗(其二)

雁塔联名旧,盐车得路先。

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

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知郡韩公挽诗(其一)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

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

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

赖有仁风在,朱轓两郡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